話說石生在廣州擔任巡撫時,忽然有邊吏前來報告,說苗寇大肆進犯,搶奪百姓錢財,擄掠婦女,聲勢十分兇猛。石生不敢隱瞞,如實奏報給皇上。皇上降旨:特加石茂蘭兵部尚書銜,令他掛帥印前去平定苗亂。石生接旨後,退入內宅,對秋英夫人說:“下官只通文墨,不懂軍事,一旦擔任主帥,如何能稱職呢?煩請夫人為我出謀劃策,下官也好再做打算。”秋英回答道:“朝廷旨意不可違抗,臣子的職責就是抵禦外侮。老爺此去,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就看這一回了,怎能以英雄的姿態做出懦夫的樣子。戰陣之事,我略知大概。若不嫌棄,我情願親自擂鼓助威,隨營辦事。”石生大喜道:“夫人既有這般韜略,下官才覺放心。”
次日,石生就在演武廳練兵,任命秋英為先鋒,左右二營為兩隊。殷莫磐自願在軍前效力,就任命他為監軍。率領馬步兵丁兩萬餘人,部署已定。真是人馬強壯,器械鮮明,直往邊庭進發。一路上,都是秋英勘察地形後,才紮營安寨。來到離苗寇較近的地方,選擇了一個高埠之處,安下營盤。秋英對石生說:“苗寇依山靠海,出沒無常。如今大軍剛到,人困馬乏,而苗寇以逸待勞,夜間必定會來劫寨,我們應當提前做好準備。”石生道:“號令全由夫人發出,下官只需坐鎮中軍。”秋英就把兩隊人馬分為四路埋伏,離大營不過二三里。寨中只留三二十人藏在一旁,等候劫寨的訊息。苗寇來到營中,見是個空寨,必然會搶奪東西,這時就以放炮為號,四面殺出,必定能大獲全勝。安排妥當後,寨旁有一座小山,秋英和石生躲在山上遠遠觀望。
當晚,苗寇見官兵紮下營寨,商議道:“官兵剛從遠方趕來,必然疲憊。今夜趁黑劫寨,是上策。”其中有一個頭目,叫做賽天王,領了兩千人馬,暗中闖入官兵寨中。四下一看,並無兵馬,只剩許多器械,便下了馬。這個搶衣甲,那個搶弓箭,你東我西,賽天王也約束不住。寨中的伏兵見他們亂了陣腳,放了一聲號炮,四面伏兵一齊殺出。苗寇知道中計,急忙出寨逃走,卻早被官兵緊緊圍住,左右衝突,再也無法出去。一直殺到天明,苗寇只剩下一二十人,乘隙逃脫。
秋英和石生下山回寨,宰牛殺羊,犒勞軍士,暫且不表。石生對秋英說:“今日之功,全靠夫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平定苗寇應該不難了。”秋英回答道:“老爺不要過於樂觀。疆場之事,勝負無常,苗寇雖小,但絕難甘心退去。”石生聽後,閉口無言。再說賽天王領著一二十名敗卒,奔回本寨,向寨主哪思哩稟報道:“官兵神妙莫測,難以取勝。”哪思哩道:“我原以為石巡撫是個白面書生,不懂軍務,沒想到被他殺得這般慘敗。此仇不報,何以雄踞一方,圖謀中原?”於是又派人來下戰書,石生批覆道:“約於下月十六日會戰。”秋英對石生說:“苗寇再來,必然會統領大軍,企圖報仇。稍有疏忽,我們恐怕就會被他們俘虜。”石生問:“那該怎麼辦?”秋英道:“老爺放心,我自有辦法。”
到了下月十六日黎明時分,秋英讓守營寨造了一輛樓車,高三丈有餘,坐在上面可以瞭望敵軍。石生領著左右兩隊大軍,一鼓作氣而出。走了不過十里,就望見敵營了。又向前走了三五里路,已與苗寇對峙。從敵陣前閃出一位苗王,身披鎧甲,手執鐵矛,厲聲問道:“來將何名?竟敢侵犯我國境?”石生答道:“我乃巡撫石茂蘭,奉命討賊,速速下馬投降,免你一死。”苗王大怒罵道:“好你個死囚,前日折損我許多人馬,今日又在陣前誇口。看我把你拿下馬,以報前仇。”說罷,催馬挺矛,直取石生。石生終究是個文官,不會廝殺,見苗寇來勢兇猛,料想敵不過他,撥馬便逃。跑了不到半里,就跌落馬下。苗王急忙挺矛刺來,忽見一人把石生背在身上,騰空而去。苗寇一直追趕。秋英在樓車上遠遠望見敗兵將近,把兵符一擺,陡然起了一陣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