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上,沈雲峰去了玻璃廠,將那常見的白石頭丟給玻璃廠的工程師,讓他找些這樣的白石頭繼續試驗煉製。
然後去了桅燈廠,這裡有鐵匠的技工,將李琳玫畫出的圖樣交給他,讓他打製鉗子,用細鐵絲編制濾網。
有了實踐基礎的鐵匠,只要有圖樣和尺寸,打造這些並不難。
再去了冶煉廠,讓技工燒製幾個小坩堝,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雖然沈雲峰給巡邏隊員們打了招呼,但是沒幾天,他和知縣的妹妹在渡口款款深情握手告別的事情就傳遍了山上。
先是在巡邏隊員裡傳播,然後田虎就知道了,田虎知道就等於沈雲彤知道了。
然後沈雲彤就提醒沈雲峰,你自己說的啊,不能勾搭知縣的妹妹,我可是提醒你啊,要注意啊,哥,不行你還是在柏家村找一個吧。
沈雲峰還是給了堂妹一個白眼,心裡想自己下次還是要注意點吧,畢竟大清朝,禮防還得注意點,不能指望他們用現代人眼光看待事情。
道路的建設每天都在推進,海賊工人們的技術也越來越熟練了,已經從工業區修到了居住區,如果不是土方量工作較大,估計早就能修到大門了。
沈雲峰他們晚上沒事就把挖掘機開出來,將物流園到柏家村後那高坎位置的路基平整好,既能減少工人的土方量,也當做玩耍玩耍。
同時也將去射擊試驗場的路基也開始平整,餓狼坪,還是讓工人少待著這裡為好,等建好後,還準備在坎坡那裡築造一道門,平時依然保持隔絕。
路基整理好之後,沈雲峰他們還把汽車在夜裡開出來,就在路基上走一走,解解饞,順便壓一壓路基。
哪怕開不到海邊去兜風,至少還能感覺到機器的絲滑,有點現代人的感覺。
十天之後,沈雲峰將打造好的器物包括硫磺,還有杜仲樹割下來的新鮮的樹膠,送到山下,請黃有亮送去縣衙給李琳玫。
當然,肯定是要給些好處給黃有亮,不能著人家吃虧。
進入秋季,又到了第二個收穫季節,水稻和紅薯、馬鈴薯這些主糧包括高粱這些雜糧也都陸續收穫。
山上的板栗核桃一些野生資源也可以收集,整個“豐南號”每天都在收穫的喜悅之中。收糧、曬糧、儲糧忙的不亦樂乎。
赤腰瑤寨和十家瑤寨的瑤人們也透過賣出多餘的糧食換一些“代銀券”購買過年的用品。
人口越多,社會分工就越來越精細,“豐南號”的供銷社現在出售的商品也挺多了,布匹也有了,酒肉也有。
還有各色的小吃,包括彩色玻璃做的珠花,貝殼做的紐扣,偶爾還有萬尾島來的海鮮。
桅燈廠的鐵匠還兼打農具,各樣的鐵器農具也都能買到。
鹽和調味料也有,醬油也有,“豐南號”自給自足能力越來越強,人們需要下山買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當然還有一些物品需要下山買來補充,“豐南號”現在按照訂單的模式,由村民到供銷社登記要什麼。
“豐南號”和十家瑤寨的供銷社半個月一匯總,直接將單子列給黃有亮,黃有亮去縣城採購後直接送到山上來,省去了不少事。
因為收穫季節之後有好幾對新人要舉行集體婚禮,雖然是集體婚禮,不分開操辦,但是涉及到的家庭還是要為新人有所準備。
人手頭又有了一些錢,所以大家購買慾望還是比較強烈,採購的量還是比較的大,黃有亮變身快遞小哥喜逐顏開。
喜慶的日子終於來了,從收穫季節中忙好的人們都聚集到安保部的訓練大操場上,沈雲峰讓人仿照後世的模樣,在操場上搭了一個高臺。
燃放起鞭炮,散發各種吃食。
各家都把各家的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