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頁

楊宜君確實透過影視劇學到了很多現代社會的政治智慧,那些放在現在,都屬於屠龍術之列了。

搞政治活動,首先就要有一個明確、強烈且簡單的目的!過去外來派、政治鬥爭失敗者這些人有合作,但始終不可能緊密。但一個足夠簡單明確的目的,卻讓他們空前團結起來。

明末黨爭似乎就有這味兒本來皇帝只是想學嘉靖,分化群臣,自己內鬥。卻沒想到群臣學聰明瞭,乾脆趁此結成了真的具有很強勢裡的政治勢力——這種玩兒法,在現代社會就更常見了,民主社會、身份證治、團結特定群體,這都成了一門學問了。

在楊宜君的有意推動,以及他們自身層層加碼之下,『投降納土』形成了大討論!終於,有人發動了政變,想要將不願意臣服燕國,會將大家拖入戰爭泥潭的孟釗拉下蜀王寶座。

政變是失敗了,但問題並沒有解決,此時的成都已然風聲鶴唳。

很多人私底下串聯,打算偷偷聯絡燕國那邊,到時候燕國出兵,裡應外合,豈不美哉?

這種情況可是讓孟釗頭痛至極,從燕國戰勝契丹開始,他就一天沒睡過好覺他心裡暗恨契丹不爭氣——他靠著夢裡得到的資訊,知道燕國最後是贏了契丹的,也想阻止此事發生。但問題是,他夢裡對這一段沒有任何具體的呈現,他就只知道一個結果而已。

他想要搗亂,只能正常地搗亂,並沒有優勢事實上,燕國對契丹用兵,除了沒有和燕國接壤的南梁,南吳、蜀國,都是有偷偷搗亂的。

結果搗亂也沒什麼用,最後燕國贏了這場傾國之戰。或許這場戰爭有運氣因素,再戰十次,燕國只能贏六次,契丹也能贏四次。但不管怎麼說,時光無法倒流,天下沒有後悔藥吃,燕國戰勝了契丹,一切已成定局。

燕國戰勝了契丹,給蜀國的壓力就大了。而內部又爭著要向燕國獻土賣好——之前孟釗上位,肯定是用了一些手段的,也留下了隱患。如果他能坐穩蜀王寶座,那些隱患終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平復,可要是他坐不穩蜀王寶座,那就會一起冒出來。

世事就是這樣,好的會越好,差的只會越差。當事情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時,總會有人上去推一把。

「這些人就是我大蜀的脊樑?」一次朝堂爭吵之後,退回後宮,孟釗就冷笑了一回,然後大罵起來。

此時身邊的都是心腹,是蜀國最有權力的人,和孟釗倒是一條心的,不想投降一方面是覺得,若是運氣好,我蜀國不一定沒機會。另一方面,就算不做蜀國一統天下的美夢,單純咒燕國最終功敗垂成也可以啊!

雖然現在燕國看起來勢頭很好,可不到塵埃落定的時候,誰能說得準?天下之事向來是波詭雲譎。若真那麼好預料,大家一起選最具有優勢的答案就好了,就不會有那麼多英雄豪傑,投身於其中了!

不過,他們這麼想歸這麼想,卻改變不了『大勢』,大多數人已經形成了相關認識了顯然,大多數人還是站更強的那一方。

這種一腦門子官司的情況下,孟釗的精力都拿來『按下葫蘆浮起瓢』了,一時之間也沒功夫想著接楊宜君入宮了——一般人這種情況下會提示入宮之事,但楊宜君這邊肯定不會做這個事的。

事實上,就算孟釗不延後這事兒,她也要想辦法拖延的。

現在沒人催她入宮,她當然繼續微操,讓事情越來越難以被孟釗控制才好。

說實在的,她現在除了有搞掉孟釗,徹底除掉隱患的原因。這麼積極地操作這事兒,也有她自己找到了快樂的原因——雖然這樣說很不好,但楊宜君確實在搞事情之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她真正意識到自己可以很厲害,只要機會合適、瞅準時勢,她是真能影響到這天下的走向的。在蜀國這事上,她有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