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頁

「這樣的蠟燭,母親說說看,是不是能爭過一般蠟燭鋪了?」楊宜君笑問道。

這其實就是一個小把戲,她最近看一部講『近代』工業的電視劇,其中順嘴提了一下這蠟燭的事兒。主要是說看似很不起眼的一個工業設計,背後可能久蘊藏著科學原理。

蠟燭的燭芯就是這麼回事兒。

以前的燭芯什麼樣的都有,有用木棍的,有用竹片的,有用麻繩、棉繩的,具體到棉繩,棉繩和棉繩也有不同呢!而在『現代』,蠟燭燭芯用的棉繩卻是統一的三股擰做一股繩的。

這是因為,相比起單根的燭芯,三股擰成的燭芯能燃燒的更徹底——一方面可以燃燒的更久了,另一方面也更乾淨。

楊宜君其實還有別的主意,比這個更能掙錢的主意,但那些成本更高、更麻煩,而且帶來的利益也可能會引來有心人的窺伺。所以周氏問起來,她就只說了這個。這樣既能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賺到的錢財也不顯山露水,為人眼紅。

畢竟他們是初來乍到,而且這可不是在播州,而是在『楊氏』的名頭拿出來根本沒用的洛陽。

第69章 到得年末,洛陽……

到得年末,洛陽城中比平時更多幾分熱鬧。

尋常人家,此時便是在洛陽生活,也很難說富裕,日子只說是過得去罷了。但平常再如何難,都是要過年的,新舊之交時,家中要準備種種衣食物品——所以才有常言道『臘月裡水土貴三分』。

大家都爭著去買,而且是必要買,可不就漲價了麼。

不過今年有一樣好,因為有北伐勝利,大量的牛羊馬匹作為戰利品被轉了回來。馬匹和普通人的生活無關,牛的話,多數都要作為耕牛使用。只有年歲過老,以及實在不合適的,才會成為肉牛。

考慮到此時生活水準稍好,都要吃羊肉,這一批『戰利品』,最讓百姓有感觸的當然還是羊肉。

朝廷的戰利品都是發賣到各方的,大家不能白要,但這麼大的量一下湧到市面上,價錢可不就賤了麼!

所以就算是平日吝嗇慣了的,今歲年關前,也記得割幾斤羊肉回家。

楊段帶著小廝,在外麵食葷小酒店裡要了上好的羊肉,叫煮來吃,價錢也不貴。吃過之後,看著天色到了,便立刻往吏部去了這些日子,他在洛陽見了幾位蜀中出身的朝中官員,得了幾份薦書,靠著這些薦書,好歹敲開了禮部的門。

招賢令發出之後,不斷有各地士人前來。因為這是新帝親自下的詔書,有政治意圖在裡面,主管此事的官員也很上心,所以凡是來吏部報導計程車人,基本沒有被慢待。攢夠一批之後,禮部就會組織考試。

根據考試的結果,再去吏部報導,等候分配就行了。

楊段有薦書,當時參加考試就更順利了,考試出來點了個上中——這是為了修書修史搞的考試。至於想直接做官的,要麼透過另一種考試,然後慢慢等官,等到了也只是微末官職。要麼留在洛陽用功,到了科舉年再參加科舉,走正途做官。

燕國繼承的是舊唐制度,科舉是一直在搞的,而且還發展了科舉在燕國,科舉出身才是正途!武將也就罷了,文官若不是科舉出來的,沒有大機緣,是真的很難一級一品地混上去的。

楊段這個『上中』是個什麼水準呢?簡單來說,考試總共分出了三等九品,即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按規定的來說,至少要中下,才能參與到修書修史的工作。

不過,具體到實際中,中中、中下這兩等會排很久的隊,只有修書修史的『著作監』人手不夠,過來要人了,才能輪上——眼下修書修史的工作才開了個頭,並未鋪開,屬於組織人手的階段,肯定是不缺人的。

所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