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又細分為縣試、府試和州院試三級。透過縣試和府試的考生,便可成為童生。透過州院試的考生,才能稱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即便同樣是秀才,也是分等級的。其中考的最好的一批人,大周朝廷按月發放糧食,稱為廩膳生員,簡稱廩生。
考的稍差一些的生員,稱為增生,增廣生員,同樣是秀才,卻並不能享受國家待遇。
廩生和增生,都是有限額的。具體人數根據當地的人口多少,文教程度而定。
一般而言,一個縣城的廩生名額在十五到三十人之間。畢竟是吃皇糧的,國家能養得起的也有限。
在廩生和增生之外,還有附生,為附學生員,並沒有太大的名額限制,各地方可以靈活調整錄取名額。
無論是廩生,增生,還是附生,都是生員,都可以成為秀才。算是有功名之人,可以見縣官不拜,且在官員面前不必自稱草民,可以自稱學生。
秀才功名,還可以免除家中包括自己在內的兩人的徭役,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特權。
當然,秀才始終只是科舉的最底層,並不能給本人帶來太多的收益。
而且,讀書的開銷也不小,因為印刷水平的限制,古代的書籍都相當昂貴,筆墨紙硯也不便宜。
所以,一般百姓家庭要想養活一個秀才,也的確是很不容易。窮秀才就是這麼來的。
若是能夠透過科舉的第二大關鄉試,一切就不一樣了。
鄉試,又稱解試,秋闈,並非是在鄉里舉行考試。一般三年一次,在省城舉行。透過鄉試的考生,便可取得舉人功名。舉人的第一名,又稱解元。
能夠取得舉人功名。也就真正實現了階層跨越,不再是普通百姓。
窮秀才,富舉人。
舉人已經是相當於透過了公務員考試的國家準幹部,具備了當官的資格,甚至可以做一縣的父母官了。
而且,舉人還有一項特權,可以免除賦稅徭役。不僅他自己不用服徭役,其名下的田產也可以不用繳納賦稅。
一旦讀書人成為舉人,和他相熟的一些地主、農戶都可以把田產掛靠在他的名下,再給舉人一些好處,以此來逃避徭役和賦稅。
久而久之,舉人只需要靠著這些掛在自己名下的地主和農戶,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好處。
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史可法,20歲才考中秀才。號稱“千古完人”的曾國藩,也是21歲考中秀才。
明朝的內閣首輔張居正,12歲考中秀才,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古代能夠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齡是24歲,周毅16歲成為秀才,已經是相當的難得。
更難得的是,周毅還成為了一名廩生,每個月可以領取六鬥廩米,享受國家待遇。
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家中所剩積蓄不多,又沒有收入來源,周毅也只能找了個工作,代寫書信。
正是靠著這份工作,周毅養活了自己,還沒有把學業落下,這才有瞭如今的功名。
直到三天前,周毅做了個很長的夢,回憶起前世的種種,也發現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每當周毅閉目感應,便可以察覺到自己的識海中有一處封閉的小院,院內一面有三間造型古樸的石屋,院子中央有一株光禿禿的小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