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間民族情緒高漲,而法國政府也受到影響了。”
辭去了在葡萄牙職位,出任了阿拉貢王國的首相托尼,對國王弗朗西斯科說道。
“現在的法國總理普恩加來生於被割讓的洛林,擁有強烈反德情緒和維護法國安全的願望,他致力於維護法國的一切主權。
阿拉貢現在百廢待興,普恩加來這一次明顯想趁機逼迫我們做出有利於法國的變化。”
現任的法國總理普恩加來,1860年生於被割讓的洛林地區巴勒迪克,時間的推移,越爬越高的他對德國的仇恨戀戀不忘,他的一生對法國的貢獻是卓越的。
普恩加來,1887成功進入法國的議會,在1887年~1903年擔任眾議員、1903年~1913年擔任參議員。1893年、1895年任公共教育部長,1894年~1895年、1906年任財政部長等職。1909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少年時期即感受到普魯士分割故鄉洛林之苦,懷有強烈反德情緒和維護法國安全的願望。
1912年~1913年任總理兼外長期間,確立法國對摩洛哥的殖民統治。加強了法國與俄國以及英國的關係,拉攏義大利。1913年~1920年任總統期間,積極備戰,促使內閣透過了3年義務兵役法。1914年7月出訪俄國,鼓吹世界大戰不可避免。1917年國內厭戰情緒上升,和談之風四起,被迫任命政治宿敵、強硬主戰派喬治·克列孟梭組閣。
1920年總統任滿後回到參議院,任保守黨國民聯盟領袖,兼賠款委員會主席。1922年復任總理兼外長,主張對德採取強硬政策。1923年出兵魯爾,迫使德國繼續支付賠款。但結果卻失敗了。1924年5月因魯爾危機,在議會選舉中失敗,被迫下臺。1926年7月取代左翼聯盟的愛德華·赫里歐,另組國民聯盟政府,第三次出任任總理兼財政部長,維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行降薪增稅,在穩定法郎以解決法國的財政危機方面功勳卓著,使法國出現了一段新的繁榮時期。1929年7月因病退出政界。1934年10月15日卒於巴黎。
“國王陛下,普恩加來雖然是激進的民族主義者,但其實對改變安道爾和利維亞地位並不感興趣,這兩個地方說到底就是沒什麼價值的貧瘠之地
安道爾和利維亞,我們和法國並沒有什麼權力分割不清楚。這次要求和我們談這兩個地方,他實際上是希望藉此讓我們阿拉貢加入協約國組織。
我們駐法國的吉恩大使,剛剛傳來訊息說法國的普恩加來總理願意放棄對安道爾主權,讓安道爾所有權利歸屬阿拉貢,他還願意提供低息的法郎資金貸款給阿拉貢用於發展,交換條件就是讓我們阿拉貢加入協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