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浦聽到李德明有稱帝之意,就繼續往下說:“夏王若想稱帝,自然要得到人民的支援。若要得到人民的支援,必然要出兵于闐。此戰不論勝負,我黨項勇士的英雄形象都會像這西北風一樣吹遍華夏大地。夏王再高舉招賢納士的大旗,那些在宋庭或者遼國不得志的英雄豪傑,將會毫無顧慮的聚集在您的旗幟之下。那些儒生或者佛教徒,也會為您匡扶正義,扞衛華夏的決心和勇氣所感動。您將成為他們心中的英雄,到時候即便您稱帝自立,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的。”
李元昊點點頭說:“張軍師說的有道理,若想天下人臣服,光靠殺戮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從心底裡就順從我們,那我們就必須要行正義之事了。”
張浦點點頭說:“少主果然聰慧,而這只是我勸諫夏王出兵的第一點理由。”
李德明問:“哦?那第二點理由是什麼呢?”
張浦站了起來,指著地圖說:“敢問夏王,在這華夏大地之上,您現在最頭疼的是哪股勢力?”
李德明看著地圖說:“這大宋雖然強大,但重文抑武,朝廷對武將的防備甚至超過了對我黨項的防備,我暫時沒什麼擔心的。”
張浦施禮道:“夏王英明。”
李德明有指著地圖說:“遼國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但是他們是忌憚宋庭的,若他們向我們用兵,我們將聯宋抗遼。而且面對兩個超級大國,我黨項人也絕對不可能戰勝他們的,我們党項人不可能和他們爆發全面的戰爭。所以對於遼國和大宋,我們要和他們都保持好關係,誰也不得罪,但也不完全倒向其中一方。”
張浦點點頭說:“夏王智謀深遠,在下佩服。”
李德明又將目光放在了河西走廊西部,敦煌歸義軍、瓜州、沙洲等地時候,李德明面露難色,指著地圖說:“相比於穩固的遼國和大宋,瓜州、沙洲我倒是覺得是我們的心頭之患。”
聽完李德明的話,眾將士和酋長們紛紛點頭。
李元昊皺著眉頭說:“是的,爺爺就是在和潘羅支作戰時不幸中了吐蕃人的箭矢而死的。”
聽完李元昊的話,眾將士和酋長紛紛哀嘆。
李德明說:“我黨項四周強敵環伺,西有回鶻,羌人,南有吐蕃,北有契丹,東有大宋,多少年來,我黨項一直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歷經三輩人的努力,現在雖然有精兵數十萬,牛羊無數,卻始終未能一統河西地區,實在是讓人遺憾。”
張浦笑著說:“那現在就正是大好時機。”
聽完張浦的話,李德明興奮的看著張浦問:“張軍師可有計謀?”
張浦說:“多年來,我黨項和吐蕃、回鶻等部族摩擦不斷,互有勝負誰也沒辦法吞併對方,主要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實力相當,沒有一個外在的力量打破這種平衡。而現在伊斯蘭勢力來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李元昊眼睛一轉,大致已經明白了張浦的意思,馬上說道:“張浦,你是說要藉助喀喇汗王國的力量削弱甘州、沙洲的力量?”
張浦施禮道:“少主果然聰慧過人,一點就通。”
嵬名山不理解的問:“請寬恕我的愚昧,不知道張軍師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們要等敦煌的歸義軍和漢人支援于闐的時候,發兵佔據瓜州麼?”
張浦笑著搖搖頭說:“不,那隻會讓喀喇汗王國更加強大。強大的喀喇汗王國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敵人,這不是一個對我們有利的結果。”
嵬名山搖了搖頭說道:“那什麼才是對我們有利的結果呢?”
李元昊笑著說道:“當然是周圍的國家都虛弱的時候。”
李德明若有所思的說:“說吧,我足智多謀的軍師,告訴我,我該怎麼做?”
張浦點點頭說:“我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