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心繫西域,趙恆述危眉深鎖;建言對策,劉娥薦才胸有成

趙恆將喀喇汗王朝是如何崛起的,又是如何開始對外發起聖戰,威脅于闐的。以及喀喇汗王國的東擴又將對河西走廊地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及現在國內戰將凋零的現狀說了一遍。

聽完趙恆的訴說,劉娥信心滿滿的對趙恆說:“我還以為官家是在為什麼事情發愁呢?原來是這點小事。”

“這點小事?”

這可是令國內的公卿大臣都頭疼的大事啊?難道他的這位出身寒微,既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參與過政治的皇后有辦法應對?

“莫非,皇后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官家,敢問喀喇汗王國和匈奴,突厥相比如何?”

“冒頓單于時期,匈奴勢力達到極盛,控弦之士 30 餘萬人,領地西達帕米爾高原,東至遼河流域,北到貝加爾湖畔,南臨萬里長城。突厥最強盛時期,可以追溯到木杆可汗時期,騎兵達五十萬之眾,領地西至裡海,東至遼海,北達貝加爾湖以北地區,南抵沙漠地帶。無論是軍力還是經濟都達到了足以威脅中原王朝的地步(這裡主要指隋唐),至於喀喇汗王國嘛,主體只是突厥分裂後回鶻的一支,民不過百萬,軍不過十萬,怎能與匈奴和突厥相比較?”

劉娥笑著點點頭說:“臣妾也是這麼認為的,以喀喇汗王國的體量,可能比于闐,龜茲,疏勒,莎車之類的小國強大一些。而我大宋朝乃華夏正統,有九千萬子民,百萬禁軍,有發達的經濟,燦爛的文化,精巧的工藝以及強大的民族認同感。鬼方,葷粥,獫狁,匈奴,突厥,數千年來我們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個這樣的遊牧政權。他們崛起,發展,然後擴張,最後再消亡。而只有我華夏,五千年來,延綿不絕,文明不曾中斷。”

聽到劉娥的這番話,原本愁容滿面的趙恆變得眉舒目展。

“是啊,朕乃真命天子,怎麼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喀喇汗王國就戰戰兢兢呢?只是我大宋如今軍隊的戰力確實是大不如前,禁軍不堪重用,我們有錢,有糧,有先進的武器兵甲,唯獨缺少勇敢計程車兵和能征慣戰的武將。”

“官家此言差矣。我大宋朝這麼大,武將何必侷限在朝堂,士兵又何必侷限在禁軍?”

“哦?莫非皇后心中已經有了人選?”

劉娥笑了笑,看著太廟裡供奉的牌位說:“臣妾心中確實有了人選,他雖然年紀不大,但若以他的戰力,若肯去于闐,只需幾千精兵即可扭轉乾坤。”

趙恆聽完劉娥的話,心裡既高興又好奇,讓趙恆又找到了當年和劉娥搞曖昧的那段時光。

“哦?此人是誰?可在朝廷任職?朕認識麼?”

劉娥看著趙恆焦急的樣子,彷彿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這麼多年來趙恆要麼沉迷封建迷信,要麼忙於政務,很少有時間能和劉娥這樣拉扯一番。劉娥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官家,此人不在朝廷任職,您應該不認識。但您的兒子卻異常的崇拜他,他在江湖和軍隊中的名聲都異常響亮。”

趙恆聽完劉娥的這番描述更加心急了。

“哦?是誰?快告訴我?”

“官家,這些江湖之事,都是年輕人才知道的,我也只能說一個大概。何不讓你兒子親自告訴您?”

趙恆聽出了劉娥的話外之音,兒子大了,我們也老了,快點培養儲君吧。

趙恆點點頭說:“是啊,受益也到了弱冠之年,作為儲君,我也該看看他幾個月來有沒有精進了。”

趙恆對旁邊的太監說:“去東宮,傳太子!”

劉娥連忙對太監說:“不必去東宮傳喚,太子就在太廟外面不遠處的亭子裡看《大唐西域記》呢?”

太監點點頭說:“老奴明白!”

說吧,太監就出去了。

趙恆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