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章 帳中受命,守信將赴大宋朝;帳外生謀,嵬名欲換開封行

話說党項之主李德明在決定勸說宋朝皇帝和遼國皇帝出兵支援于闐後,馬上就命令軍師張浦寫上奏表兩封,挑選使者前往大宋和遼國。

都以極其謙恭的姿態,邀請兩國一同發兵,對抗瘋狂擴張的喀喇汗王朝。

張浦拿著奏表對党項大將蘇守信笑道:“蘇將軍,你精通漢語,多次出使大宋,知道大宋宮廷的禮節。勸宋朝皇帝出兵的奏表就由你帶上,去開封,呈奏大宋官家。”

蘇守信敬禮道:“遵命,保證完成任務。”

說罷走出大帳。

張浦又拿出一封奏書對嵬名志鑫說道:“嵬名將軍,你和契丹人打交道的次數比較多。這封奏表,就辛苦你,交給遼國皇帝吧。”

嵬名志鑫看了一眼奏表,面露難色。支支吾吾起來:“這個...這...?”

張浦還沒等嵬名志鑫拒絕就走到了他的跟前,將奏表遞到了他的手上,緊緊握住嵬名志鑫的雙手,滿含深情的說道:

“嵬名將軍,此事關係到我們党項的未來,和大王的宏圖霸業,一切就拜託你了。”

“可是......”

張浦也不等嵬名志鑫把話說完,轉身就回到自己的案臺上繼續辦公了。

嵬名將軍只好拱拱手說:“好的,我遵命!”

說完也走出了大帳。

嵬名志鑫面露難色,並非是他怕蒙古高原上的狂風大雪,山險坡多。只是想要將奏表上呈遼國皇帝難度係數比去開封將奏表上呈大宋皇帝要難得多。甚至想要找到遼國皇帝在哪兒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大宋皇帝是住在宮殿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開封裡的皇宮辦公。沿途又有驛站,党項的使者只要沿著大宋的官道,不僅能按時送到,一路上還有吃有喝,有酒有肉。

想要找到遼國的皇帝就比較困難了,遼國有五個都城:上京臨潢府: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波羅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原來唐朝的幽州。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西南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原為唐朝的雲州。

這五個都城遼國皇帝卻基本不會住下,因為契丹奉行的是四時捺缽制度。一年四季要拉著帳篷,帶著文武百官去不同的地方辦公。

春捺缽在鴨子河濼(今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等地釣魚、捕鵝雁。夏捺缽在吐兒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境內)避暑納涼。秋捺缽在伏虎林(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倫河源之白塔子西北)一帶射獵練軍。冬捺缽在廣平澱(今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境內)避寒休息,鑿冰捕魚處理政務。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四時捺缽:在農業社會里,遊牧和漁獵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這就導致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是要拉著帳篷到處跑的。

遼國,幅員遼闊,它的臣民既有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如女真,鮮卑。也有蒙古地區的遊牧民族,如契丹,党項,韃靼。還有幽雲十六州地區的定居者漢族。

他們不同的民族生活方式不同,民族風俗不同,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同。

遼國皇帝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和經濟發展,不得不拉著自己的帳篷四處奔跑,一來進行貿易,二來視察當地的族長官員,增強統治。這裡就不多說了。

犯了愁的嵬名志鑫心想:“張軍師真是一個偏私護短的主兒。盡挑選肥美的差事交由自己人去辦,讓出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交給外人去做。此去遼國怕是要瘦上十斤了。唉......”

嵬名志鑫看著自己手裡的奏表越看越生氣,恰好看到帳外的蘇守信正在收拾馬鞍。心想:“若是能和這個姓蘇的交換交換,我去開封享受榮華,他去遼國找那個拉帳篷放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