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不多時,楊凌就看到遠處黑壓壓的人群湧動,接著有幾個騎兵策馬朝城門馳來。
雙方相隔十幾丈時,那幾個騎兵翻身下馬,接著跪倒在地上,並齊刷刷把插在腰間的令旗取下。
楊凌眯起眼睛仔細觀瞧,發現對方的旗幟上繡著三隻金龍和幾個漢字。
“奉太祖聖旨,奉鎮國將軍之命,即刻攻破濟州,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奉鎮國將軍之命,即刻攻破濟州,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幾個騎兵把訊號交換完,立即站起來,繼續往前逼近城門,試圖攀越護城河。
楊凌這邊的弓箭手立即彎弓搭箭,將弓弦拉得滿月。不過他們並沒有射擊對方,只是瞄準對方的馬匹,以免誤傷己方步卒。
楊凌則是舉目眺望,發現對方的人馬數量很多,加上戰馬和騎兵的話,恐怕超過兩千人。這還只是明軍的先頭部隊,還沒有跟著渡過黃河增援過來。
按照常理推斷,這次叛軍既然出動兩千騎兵進攻濟州,那麼他們的主力應該也會在濟州城內集結,然後再向濟州府挺進。
楊凌扭頭對眾將道:“諸位,濟州已經失陷,我們必須儘快趕回昌黎去,否則濟州的局勢不妙!”
“大帥英明!”眾將轟然應諾,雖然他們對楊凌判斷有些懷疑,但卻不會質疑楊凌的判斷。
楊凌帶著部隊飛奔回城,很快就進入濟州城內,並直奔縣衙。
當他們趕到縣衙時,縣丞、典史等官員已經被抓起來充作勞工在修葺城牆。
“拜見大帥!”
看著風塵僕僕的楊凌及部下,原本正在忙著搬運磚塊的眾官員趕緊停下手上的活,急忙躬身行禮。
“辛苦你們啦!”楊凌笑呵呵地答道。
這時眾人才注意到楊凌身後跟著大批的軍兵,看著盔明甲亮,武裝精良,顯然都是北伐軍。
楊凌環視左右,發現濟州知府周錫麟不在,於是問旁邊的師爺:“知府呢?”
“回大帥的話,知府大人率部去追蹤叛賊的後路,請大帥放心,知府大人已經帶著兵馬去圍堵叛賊,最遲天黑前就能把叛匪截住。”師爺恭敬地答道。
楊凌點點頭,對旁邊的陳新甲問道:“陳將軍,現在濟州府裡還有多少青壯?”
陳新甲立即答道:“稟告大帥,除掉那些女眷,剩下的青壯有八千人左右,其中老幼婦孺佔據七成,不算家屬的話,青壯總數約莫有九千人。”
“那就調遣這些人去守城吧。”楊凌想到濟州府的人口密度不低,如果叛賊真的打算強攻城池,守軍根本擋不住,所以決定儘量把城內的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陳新甲點點頭道:“末將遵命!”
楊凌又道:“還有,傳令濟州各村莊的鄉紳豪族,讓他們協助官府組織民夫守城,特別是那種老弱病殘更需要保護好。還有,通知城外的駐紮的軍隊,讓他們進城來協助防禦。”
陳新甲答應下來,立即下去佈置,不久後就陸續有各村莊和鄉紳的人趕來幫忙。這些人看到濟州的慘狀,臉色都變得煞白,許多人甚至嚇哭起來。
楊凌見狀連忙勸慰這些百姓,同時宣佈濟州府將成為北伐軍在淮揚地區的指揮部。然後又頒佈徵召令,招募民夫、青壯守城。
楊凌的部隊剛來到濟州府不久,叛賊就突襲濟州城,使得楊凌這邊毫無防備,損失非常慘重。
不過這次叛軍偷襲濟州,雖然打退守軍的抵抗,但也折損不小,尤其是在城門前被楊凌親自擊斃的那個首領更是死得冤枉,這廝在陣前叫罵,激怒楊凌率部衝出城門,然後趁機砍死他。
濟州城內的叛亂已經被平復,楊凌也不願留在城內坐吃山空,當即帶人沿著濟水溯流西進,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