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員大將,大漢再也沒有了對匈奴征伐的機會了。
沒有人能夠如同他們二人一般,百戰百勝。
因此,大漢對於匈奴的征討徹底告一段落。
但隨即,劉徹又劍指其他方向,繼續開疆拓土。
衛青死去之後兩年,劉徹派出安國少季、終軍等出使南越,目的是為了說服南越王趙興,使其內附。
只是正如他之前所有的計謀一樣,這次同樣也失敗了。
南越丞相呂嘉不願歸漢,更是於翌年殺死了意見和他相悖的南越王趙興及其母親,同樣也是漢女的樛氏。
同時,出使南越的安國少季、終軍等漢使也一樣被呂嘉所害。
劉徹當即大怒,遂派路博德、楊僕等將軍,調遣兵馬,發兵消滅南越!
結果自然是大獲成功!
這些人看到大漢和匈奴打了幾十年,以為自己有匈奴一般的實力,實則是痴人說夢,他們一觸即潰。
於是大漢設定南海等九郡,並將廣東、廣西、海南以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併入版圖。
大漢的疆土再次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升。
此後幾年,漢武帝同樣沒有停下征討的步伐,絲毫不顧國內的民生,接連出兵。
但他的成果亦是斐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陸續平定了西羌、衛氏朝鮮、東越、西南夷等政權。
這也就意味著,漢武帝徹底將青海東部、半島北部、雲貴高原等地域一併納入版圖。
此時,漢武帝的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自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前人難以企及的偉業。
事實也正是如此,秦皇漢武,漢武帝之所以被稱為漢武帝,正是因為在他的領導之下,大漢取得的卓越的軍事成果!
有了這般成就之後,漢武帝並未想著休養生息,而是準備接著擴大疆域和版圖!
而在此之前,他要先去泰山封禪!
元鼎四年六月,也就是漢武帝發兵攻打南越的那一年,汾陰出土了寶鼎,被認為是祥瑞之兆。
至於這祥瑞到底是真祥瑞,還是有人刻意製造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漢武帝真的吃過靈果,見過仙人,倘若連他自己都說這是真的,別人哪裡還敢反對?
說白了,這所謂的祥瑞其實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
一個讓漢武帝能夠的藉此封禪的藉口!
反正這寶鼎和秦天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因為此時的他正在消化自己這些年來的所得,為下一次的閉關做準備呢!
而在那寶鼎出世之後,劉徹便命人討論封禪事宜。
終於,在南越征服完畢之後,也就是寶鼎出世之後的第三年,漢武帝在泰山完成了封禪泰山的盛典。
藉著這個機會,他還改元為元封。
封禪泰山分明是治定功成的象徵,但劉徹並不滿足,他依舊沒有停止用兵的步伐。
在封禪泰山之後,南越平定,幾乎沒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他便將兵鋒移至了更遙遠的西域大宛。
於是便有了太初年間的李廣利西征大宛之役。
此役十分艱苦,這又進一步的大量消耗了大漢的國力,在經過數年苦戰之後,李廣利終於斬首大宛王!
而漢武帝也終於心滿意足的屯田於輪臺、渠犁,並藉著消滅大宛的契機,讓大漢初步控制了西域。
可這一連串的征伐下來,同樣給了匈奴休養生息的機會。
自從漠南漠北撤離之後,匈奴便一直休養生息,並未對外開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因此,在此時的西域,匈奴依舊保留著較大的影響力。
這就導致西域的不少小國首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