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章 上將軍安敢小視天下勇士!

扶蘇的心陡然提起。

百人破萬人之軍,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譚之事。

好在蒙恬將軍久經沙場,用兵如神。

雖然面對天下第一強軍,依然被他找到對方的漏洞。

那便是將領悍勇有餘,謀略不足。

且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和對方搏鬥,而是為了闖進去,給始皇帝獻上不死之藥。

目的明確,手段自然簡單。

直接利用馬速比對方兵車以及步卒快,趁著對方開營門之際直接衝營。

此戰術說來簡單,實際上卻是蒙恬於河套地數年,與匈奴交手,百戰得來的經驗。

匈奴以馬背為家,嘯聚如風。

況且他們根本沒有鎧甲,身上披著的甚至連皮甲都不是,而是光板老羊皮,更不用說馬鎧乃至兵車了。

故此匈奴一般是將其速度優勢發揮到極致,尤其擅長的乃是側擊。

草原亦是適合兵車衝鋒的地方,蒙恬軍中同樣有兵車。

縱使只是輕車,正面對敵,依舊不是匈奴人能夠抵擋的。

若是以兵車為鋒矢,沖垮匈奴人的騎兵陣型,將其分割,而後隨車步卒掩殺,失去速度這個優勢的匈奴人唯一的後果便是橫屍當場。

兵車軍陣一般都是一輛兵車,後面跟著三徹,每徹二十四名步卒,也就是總計七十五名。

兵車若是在戰時,車前會豎著盾牌,車上還站著甲士的沉重兵車,且兵車拉車的戰馬亦身穿馬鎧,戰馬身前還有一根粗大的橫木,直接連在車轅上。

一方面這根橫木可以讓戰馬更受力,另外一方面,此橫木本來就是用來防備衝撞之用,衝撞的力道將是兵車車轅與車體承受,而非戰馬。

畢竟自周以來,兵車在戰場上對沖本來就是戰場常態,此橫木作用類似於後世的保險槓。

騎兵若是迎頭向著兵車衝鋒,首先便要面對車後兵卒的弩箭打擊。而己方後頭射出的箭矢,則會被高大的兵車,以及兵車上的盾牌擋住。

弩箭在近距離的時候殺傷力遠強於弓箭,根本不是匈奴人的光板老羊皮能夠擋住的。而縱使幸運地不曾在弩箭下喪生,衝到了兵車面前,亦無計可施。

車上的甲士握著長達丈二的戈矛,而匈奴人只有幾根鐵棒,幾把破刀。

縱使逃過甲士的戈矛,撞上兵車,沉重的兵車也不是輕騎能夠撞動的,更別提還有一根專門用來攔阻撞擊的橫木。

因此輕騎兵在面對兵車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拐彎避讓。

然而先不說千軍萬馬衝鋒時,避讓會不會和其他騎兵撞到一起,縱使提前就規劃好了路線,避開了兵車衝鋒的路線,依然會陷入尷尬境地。

騎射在馬鐙和橋式馬鞍發明之前,完全是個笑話。根本沒有人可以在無馬鐙和馬鞍輔助的情況下,在賓士的戰馬上雙手鬆開韁繩,並且穩定開弓射中目標。

匈奴人也沒有長兵器,他們若是避開兵車,就根本夠不到秦軍。

然而秦軍有!

秦軍有駑,還有專門的長兵,也就是戈矛手。

因此,匈奴人唯一能夠利用的弱點,便是秦軍側翼。

利用騎兵速度快,而且兵車轉向不靈的機會,直接攻擊長城軍軍陣側翼。

側翼可以避開兵車,沒有兵車盾牌甲士的掩護,匈奴人可以驅使戰馬全力衝鋒,此時戰馬本身的衝撞力都能夠造成巨大的殺傷。

即使是蒙恬,一開始到河套地,都吃了匈奴人的幾個小虧。

當然要破解也很容易,直接變陣就好了。

反正匈奴人沒兵車,長城軍的兵車本身就是作為移動掩體使用。掩體停下了走起來,發揮的效果沒什麼區別,只需要它能夠擋在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