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大危機

昔蘭尼加(今屬利比亞),作為在北非擴張的前進基地。

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是土耳其在北非的一片荒漠,經濟價值有限,但戰略地位重要。它與西西里島對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較狹窄的海面。

1881年在瓜分土耳其波爾泰政府佔有北非領地的過程中,阿爾及利亞(法國於1830年開始入侵逐步使之淪為殖民地)和突尼西亞(1881年)先後淪為法國的保護領地,因此土耳其在北非的名義上的屬地也歸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國準備以此為由兼併土耳其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兩省。

這一企圖遭到歐洲國家,特別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義大利的反對。為此義大利積極進行政治外交活動,與各列強達成協議和默契(於德奧兩國結成三國同盟),承認了義大利在北非的利益。

為了作好吞併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兩省的準備,義大利在1880年至1911年期間,不斷向兩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購買土地,積極擴充勢力;派海軍軍官換上漁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亞沿海捕撈海棉為名,進行海岸測量;指使義大利天主教神甫以傳教為名,深入內地收集情報。

義大利吸取1896年在衣索比亞失敗的教訓,不斷窺測選擇時機。當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事件發生後,義大利認為再不行動將可能失去機會,便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地區的義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為藉口,先發制人,搶在土耳其出兵北非之前,於1911年9月28日向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土耳其服軟,不然就威脅入侵上述地區。

面對義大利這個列強的威脅,奧斯曼土耳其呼籲各國制止義大利的入侵企圖,可是歐洲各大國卻都勸土耳其接受義大利的要求。

一直對列強唯唯諾諾的土耳其,這次拒絕了列強的好意,決定以武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最後通牒的失效,義大利與土耳其正式進入交戰。

儘管意軍早已準備入侵,但等到戰爭爆發,大批意軍卻沒有準備好,這真的很義大利。

意軍於1911年9月28日晚出現在的黎波里,但等到1911年10月3日才開始轟炸港口。轟炸後不久,這個城市被1500意軍輕鬆佔領。的黎波里的成功,讓義大利人的殖民熱情高漲。

的黎波里的淪陷,並沒有讓土耳其放棄戰鬥的意志,他們組織當地的阿拉伯人和貝都因人進行防禦以抵禦義大利人的入侵。

的黎波里的成功,讓義大利很高興,決定再接再厲。義大利登陸部隊於10月10號出現,義大利這次派了人的分遣隊,義大利信心十足的認為這足以完成征服。

在義大利的計劃,圖卜魯克,德爾納等城市被認為可以輕易征服,但重鎮班加西就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他們把重點放在這裡。開始的順利,讓義大利輕敵,很快他們就面臨了第一次真正失敗。

1911年10月23日,一支軍紀渙散的義大利部隊,被流動的阿拉伯騎兵所包圍,然後奧斯曼帝國正規部隊也加入了戰鬥,最後幾乎全殲。

這次失敗被義大利媒體描繪成簡單的反抗,但後面打臉的是會越來越多,隨著戰爭的進行,義大利的損失越來越大。

前線的失敗,讓丟不起人的義大利政府惱羞成怒,這次戰爭,他們輸不起。

很快,義大利作戰兵團擴充至十萬人,面對人的阿拉伯軍和8000土軍,戰爭變成了一種人海戰術。

1911年12月4日,義大利增援部隊在一次小轟炸後在圖卜魯克登陸,向兵力配置較弱的腹地進軍。一支土軍小部隊和利比亞本土部隊被穆斯塔法·凱末爾將軍組織得井井有條,他們奮起反擊。

12月22日,圖卜魯克戰役結束,凱末爾將軍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