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陌生的人來和秦馭攀關係,說何等敬仰他,秦馭敷衍了事。
在很多人的刻意結交下,他狼狽逃離,當然,要忽視手中的寶物
秦馭裝模作樣的收起,很多人下意識的忽略,表示沒看到。
他滿意的離開,還給幾人看了面相
看面相,說實話,他不甚精通,但僅看面貌,他有八成把握看出為人如何,未來大概,交談了解後,他有九成把握,看出此人未來,略微看其處事,便有九成九的把握,知其走向,剩下的一點乃天意
要問這本事如何會,無師自通,在占卜多了後,他自然而然觸類旁通其他東西。
他自己會說與生俱來,何言後天
秦馭收拾好別人孝敬的寶貝後,看向四周還未開始,便宴飲作樂的王公貴族。
他們大多數雖在裡鎮沒有太大的權利,但若是有封地的王公貴族,在自己的封地,也相當於一位大王,下達的命令和政策,真正的大王也無權逾越
秦馭要是在上陰,他可以下令整個上陰唯有他一人可稱朕
上陰的律法,也可以制定的與裡鎮不同
具體來講,在裡鎮就老實臥著,在自己的封地,為所欲為
當然了,要想真的為所欲為,也要考慮好承受為所欲為的後果。
有些封地因此換諸侯的,有過先例,還是好幾次。
有大王在上,為所欲為終究是少數
具體而言,諸侯的權利過大了
封地的領主可以平庸,若是昏聵,致使領地的平民百姓怨聲載道,上奏大王,攜大勢,或許可以更換
但是,沒有行得通的例子。
有這種例子的,基本消失在歷史長河。
最恰當的例子,某地的諸侯無道,很可能被周邊的諸侯藉著某種名義攻伐,事後領地奉還,扶持一位原本的宗室子弟繼位,名義上還是他家的,事實上已經更換政權。
大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一切都很合理,挑不出什麼毛病。
所以諸侯的繼承者大多會避免選擇昏聵之人,立嫡雖不是最優,卻是最好。
互相聯姻不過是彼此有共同利益的手段。
嫡長子通常從小就會接受如何正確成為諸侯的教育。
世事無常,總會有些特殊
多說無益,這些與秦馭關係不大,他名義上的父,就他一個子嗣,而且他名義上已經繼位,只是沒有舉辦大典。
他自認不昏聵,可能算不上多麼厲害,守成之君,他覺得自己可以辦到。
他在一點點見識屬於這個位置的風景,見過之後具體會滋生出什麼,他也不敢確定。
收回發散的思緒,他腦海跨時代的東西太多,與這個時代不相符,各種教訓很清楚。
鬼神之說是真真切切,他若真的踐行滋生的東西,他不敢保證能踐行下去。
要是真的沒有鬼神,他還比較有把握。
他自己就屬於鬼神的一員,他不清楚在他上面還有什麼鬼東西。
在場這些晏飲的人,此時尚能夠玩樂,以後各自會走上怎樣的路途,沒人知道
秦馭視野片刻間變的模糊,彷彿看到這些人的以後,彼此攻城拔寨還是客客氣氣猶未可知,又或是成為別人腳下的枯骨。
在模糊視野中,眼前距離他最近的人,似在亂軍中被砍死
他環視周邊,一個手中抱著白色東西的人似在拿什麼攻城
不久他的視野恢復,剛剛好似失神的情況,他不確定是未來,還是夢
他整個人轉了一圈,視野恢復後正好看到趙秀,距離他不遠
趙秀好像親眼目睹他轉圈,沒說什麼,好似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