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以前你小,山上危險,不敢將你帶在身邊,你也沒有見過世面,今日咱爺倆兒也好坐下來聊聊天。”
老爹慢悠悠的說了起來。
原來這個村子叫車氏村,隸屬於秦國巴中郡隴西縣。
自己的國家是秦國,現在的國君是獻公的次子嬴氏渠梁。
村子是屬於子車氏的封地。現任族長是子車一族的子車非,師從儒家門下。
當代儒家和墨家被稱為當世兩大顯學,弟子最為眾多。
但是現在子車一族混的最好的卻是師學兵家的子車伯英,又叫車英,聽說很得秦君賞識,進了禁軍,還做了統領。
傳說很久以前,子車一族的族長為秦公駕車,救過秦公的性命,被賜姓子車。
秦穆公死的時候,子車一族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針虎陪葬,三人均是秦國大夫,子車一族也是秦國的死忠。
後來獻公繼位秦公,任甘龍為上大夫,實行新政,為了向外擴張,增加可用兵力,便取消了殉葬制度。
多年前獻公趁魏國與趙國,韓國三晉爭奪地盤作戰之機,帶領長子嬴虔,次子嬴渠梁舉全國之力攻打魏國,在少梁擊敗了魏軍。
此時正值士氣旺盛之機,獻公本想一舉拿下整個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水草旺盛,適合放牧養馬,乃兵家必爭之地!
結果犯了貪功冒進之錯,魏國迅速與韓,趙講和,並採取上將軍龐涓的計謀,讓公叔痤領兵在龍門牽制住秦軍主力,公子昂佔領韓原,斷了秦軍歸路。
秦軍知道後路被斷,軍中流言四起,軍心大亂,隨時都有破軍亡國之危!
好在獻公治軍嚴謹,作戰時下令把秦公大纛旗壓上去。
大纛旗為主帥獨有旗幟,旗在哪主帥在哪,這意味著君侯一直與你們同在!
見到大纛旗的秦軍瞬間士氣大振!獻公次子嬴渠梁又用奇兵攻破魏軍主將陣營,活捉了魏軍主將兼魏相公叔痤和魏太子。
魏王新敗,又懼怕趙,韓背刺,便遣使求和。秦軍要求魏國割讓繁龐城。
秦軍雖勝,逼迫魏國割讓一城,但魏重新讓韓趙屈服,而後一起反過來幫助魏國對秦國反攻,秦軍敗退而歸。
獻公回國之後氣憤交加,英雄遲暮,一病不起。
臨終前將公侯之位傳給次子嬴渠梁並讓長子嬴虔發誓盡心輔佐弟弟,而張遨的爺爺便死於少梁之戰。
可惜當時的秦國士族佔據朝堂,政策都是保證士族利益,普通兵士戰時應徵入伍,死了殘了也沒有撫卹。
好在新任秦公勵精圖治,決心變法圖強,剛上任便釋出求賢令,歷數獻公之錯。
一時引起天下諸侯轟動,數落先君之錯,為大不孝行為,可見秦公之心,求才若渴。
好在天不負人願,魏國中庶子衛鞅來到秦國,由中大夫景監引薦給秦公,秦公三見衛鞅,以為天下奇才!遂封衛鞅為客卿,帶領秦國變法。
剛開始大家不信秦國新法,於是衛鞅便讓人在東城門立一根木頭,令曰:
能徙此木於西門者,賞一金。
一兩黃金等於十萬錢,百姓都不相信能有那麼好的事。
還互相傳言,等下看哪個傻子去搬。
等到中午,仍然無人動木樁。
衛鞅認為這是官府失去了公信力的表現。於是將賞金提升至十金。
那可就是一百萬錢!
無奈百姓仍然不信,衛鞅深感秦政之弊,已深入骨髓,不下猛藥,難以改變和根治。
於是再次下令“能徙此木者,賞五十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秦人窮苦已久,五十金就是五千萬錢,別說是古老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