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家又一家醫院的輾轉後,每一次檢查報告都如出一轍地證實了那殘酷的結果,楊母的心徹底沉入了谷底,不得不相信問題確實出在自己兒子身上。
從那之後,楊母便開始四處打聽,尋遍各種藥方,只要聽聞哪裡有對治療兒子病症有幫助的中藥,她都會不辭辛勞地跑去購買。
每天清晨,她就會將大包小包的中藥遞到秋嬋手中,鄭重其事地叮囑秋嬋一定要精心熬製。
秋嬋默默點頭,每日守在爐灶旁,耐心地看著藥罐裡的湯汁翻滾。
然而,一段時間過後,當他們滿懷期待地前往醫院複查時,卻發現病情依然沒有多大起色。
楊母看著那幾乎毫無變化的檢查結果,眼神裡滿是無助與擔憂。
回到家中,楊母拉著秋嬋的手,聲音裡帶著一絲哀求說道:“要是你孃家問起來,為什麼還不要孩子,你就說還年輕,還不想要。”
秋嬋停下手中正在擦拭傢俱的動作,微微抬起頭,神色淡定地講:“放心吧!我家裡人從不催生。”
她的語氣平靜而沉穩,彷彿這一切的紛擾都無法擾亂她的心緒,在這家庭的波瀾中,她始終堅守著一份從容與淡定。
楊母眉頭緊皺,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就可以了,要懂得維護自己家老公的面子。”
她的眼神緊緊盯著秋嬋,似乎在等待秋嬋的立即回應與保證。
秋嬋心裡對楊母這種無端的要求有些厭煩,她輕輕抿了抿嘴唇,沒有搭話,轉身默默走向廚房準備做飯。
楊母看到秋嬋這般不理會自己的態度,頓時怒火中燒。
她的臉漲得通紅,雙手不自覺地握緊。若是放在以前,以她的脾氣早就開口大罵了,那些尖酸刻薄的話語恐怕早已脫口而出。
但如今,一想到兒子的身體狀況,那股即將爆發的怒火就像被一盆冷水澆滅,只能硬生生地忍了下來。
她心裡雖有不甘,卻也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在原地站了一會兒後,緩緩坐了下來,眼神中滿是憂慮與惆悵。
假如是秋嬋的問題,真不知楊母是否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輕聲細語地對兒子說:“要懂得維護自己家老婆的面子。”
為了維護兒子的面子,每當親戚朋友和村裡人滿臉好奇地問他們:“為什麼那麼久沒有生小孩?”
楊母總是面露難色,眼神閃躲,不敢直白回應。
她雖未明確說是誰的問題,卻會不自覺地將目光快速投向秋嬋所在方向,
眼神中帶著暗示意味,而後結結巴巴、吞吞吐吐地說道:“這個,得問兒媳婦了,她好了我們一家都高興。”
那欲言又止的模樣,看似委婉,實則將問題的矛頭悄然指向了秋嬋,讓旁人在這隱晦的表達裡,輕易便能揣摩出她話裡的潛在含義,
使得秋嬋在無形之中陷入一種尷尬且被動的處境,只能默默承受著這一切背後所隱藏的壓力與委屈。
當眾人聽到楊母這般含糊不清的回應後,一時間,各種猜測與議論如潮水般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大家紛紛暗自揣測,篤定是秋嬋的問題才致使這個家庭遲遲未能迎來新生命。
其中不乏一些好事者,竟還為楊家打抱不平起來,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秋嬋能嫁入這樣的家庭簡直是幾世修來的福氣,理應感恩戴德。
在他們的想象裡,即便秋嬋生不出孩子,楊家也依舊會如親生女兒般善待她,而她則應該全心全意地為楊家奉獻一切,不計回報。
這便是所謂婆家的真實寫照,在內,楊母苦口婆心地勸誡兒媳婦要處處維護老公的面子,彷彿這是做妻子天經地義的責任;
在外,卻毫不猶豫地將兒媳婦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