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祭賽國王感謝了唐三藏師徒獲得寶貝擒拿妖怪的恩情。
所贈送的金玉,分毫都不接受。
卻命令當駕官依照四位平常所穿的衣服,各做兩套,鞋襪各做兩雙,絛環各做兩條。
另外準備乾糧烘炒,更換了通關文牒。
大規模地排列鑾駕,並帶著文武多官,滿城的百姓,伏龍寺的僧人,大肆吹打,送四人出城。
大約走了二十里,先辭別了國王。
眾人又送了二十里才辭別回去。
伏龍寺的僧人,送了五六十里都不回去。
有的想要一起上西天,有的想要修行侍奉。
行者見他們都不肯回去,於是施展個手段,把毫毛拔了三四十根,吹口仙氣,叫道:
“變!”
都變成斑斕猛虎,攔住前路,咆哮踴躍。
眾僧這才害怕,不敢前進。
大聖才引著師父策馬離去。不多時,去得遠了。
眾僧人放聲大哭,都喊道:
“有恩有義的老爺!”
“我們無緣,不肯度化我們啊!”
且不說眾僧啼哭。
卻說師徒四人,走上大路,這才收回毫毛,一直向西去。
正是季節變化容易,又早是冬末春初,不暖不寒,正好自在地趕路。
忽然看見一條長嶺,嶺頂上是路。
三藏勒住馬觀看,那嶺上荊棘交錯,薜蘿纏繞。
雖然有道路的痕跡,左右卻都是荊棘棘針。
唐僧叫道:
“徒弟,這路怎麼走?”
行者道:
“怎麼走不得?”
又道:
“徒弟呵,路痕在下面,荊棘在上面,除非是蛇蟲伏地爬行,才可以過去;要是你們走,腰也難以伸直,叫我如何騎馬?”
八戒道:
“不要緊,等我使出鈀柴手來,把釘鈀分開荊棘,別說騎馬,就是抬轎也保證你們過去。”
三藏說道:
“你雖然有力氣,長遠了難以忍受。”
“卻不知有多少遠近,怎麼費得這許多精神!”
行者說道:
“不必商量,等我去看看。”
將身子一縱,跳到半空看時,一望無際。
真的是:
匝地遠天,凝煙帶雨。
夾道柔茵亂,漫山翠蓋張。
密密搓搓初發葉,攀攀扯扯正芬芳。
遙望不知何所盡,近觀一似綠雲茫。
濛濛茸茸,鬱郁蒼蒼。
風聲飄索索,日影映煌煌。
那中間有松有柏還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
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
盤團似架,聯絡如床。
有處花開真布錦,無端卉發遠生香。
遠處的地平線與天空相接,煙霧繚繞,帶著雨意。
道路兩旁的柔軟草地雜亂無章,山間翠綠的樹冠像傘一樣張開。
樹葉密密麻麻地剛剛長出,攀爬的植物互相糾纏,正散發著芬芳。
遠遠望去,不知道這片景色延伸到何處;
近看時,彷彿置身於一片綠色的雲海之中。
景色朦朧而茂密,鬱鬱蔥蔥。
風聲輕輕飄過,陽光照耀下,光影閃爍。
在這片景色中,有松樹、柏樹和竹子,還有許多梅樹、柳樹和桑樹。
藤蔓纏繞在古老的樹木上,垂柳也被藤葛環繞。
它們盤繞在一起,像架子一樣,又像床一樣緊密相連。
有些地方花開得真像鋪開的錦緞,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