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搗毀了車輛,放走了囚僧,此事也無人證實,想來也不至於判死罪,就讓一個和尚領罪吧。”
“他再說我毀了三清聖像,鬧了道觀,這更是栽贓陷害。”
國王問道:
“為何說是栽贓?”
悟空答道:
“我等乃東土之人,初到貴地,對街道尚且不熟,如何能知曉道觀所在,更遑論夜裡闖入?”
“若真如他說,我們遺下小便,他們當時為何不將我們捉住,卻要等到現在才來定罪?”
“世上假名託姓者不計其數,怎能一口咬定就是我們?”
“望陛下息怒,細加查驗。”
國王本就昏庸無能,聽悟空這一番話後,心中拿不定主意,陷入了猶豫之中。
正當國王疑惑不定之時,又見黃門官進殿稟奏:
“陛下,門外有許多鄉老請求覲見。”
國王問道:
“他們為何事而來?”
隨即下令宣召入殿。
不一會兒,三四十名鄉老來到殿前,齊齊跪拜,高呼萬歲,道:
“陛下,今年春天滴雨未降,恐怕夏季將會旱災荒蕪,百姓難以生存。”
“特來請陛下下旨,命那位國師爺爺祈求一場甘霖,以救黎民。”
國王安慰道:
“鄉老們且退,不久便會有雨了。”
鄉老們叩謝後退出。
國王轉向唐僧說道:
“唐朝僧人,我為何尊道滅僧?”
“皆因本朝曾多次遇災求雨,而那些僧人從未求得一滴甘霖。”
“幸得天降國師,才得以解救百姓。”
“如今你們遠來,竟冒犯國師,按理應立刻治罪。”
“然而念你等千里跋涉,暫且寬恕。”
“但你們敢與我國師賭一場祈雨之勝嗎?”
“若你們能祈得甘霖濟世,我不僅饒你們無罪,還將換髮通關文牒,放你們西行。”
“若祈不來,就將你們斬首,以示眾人。”
行者聽罷笑道:
“小和尚雖是異鄉之人,也略懂祈雨之術。”
國王聞言,立即命人準備壇場,並說道:
“擺駕!寡人親自上五鳳樓觀戰。”
眾臣隨駕而行,不久國王登上五鳳樓坐定,唐僧與行者、沙僧、八戒侍立樓下,三位道士則陪在國王身邊。
片刻後,一名官員飛馬稟報:
“祈雨壇場一切準備就緒,請國師爺登壇。”
虎力大仙起身作揖,辭別國王,下樓而去。
行者見狀,上前攔住問道:
“大仙,往哪裡去?”
大仙答道:
“登壇祈雨。”
行者道:
“先生也太自以為是了,竟不給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僧人一些機會。”
“也罷,我自認強龍不壓地頭蛇,便先讓先生去祈雨,但須先在陛下面前講明規則。”
大仙問道:
“講什麼規則?”
行者答道:
“既然我們都要登壇祈雨,到時若真的降下甘霖,如何分辨這雨究竟是你的功勞,還是我的功勞?”
“若不講清楚,難免有人混淆功勞,豈不麻煩?”
國王在樓上聽了,暗自高興道:
“這小和尚的話倒是有些道理。”
沙僧在旁聽見,也忍不住暗笑道:
“大哥滿肚子主意,還沒拿出來呢!”
大仙卻不以為然,說道:
“不必講什麼規則,到時陛下自然能夠分辨功勞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