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原生家庭,成就了不一樣的我們。老家對於我來說,是一場複雜糾結的感情。
我出生在70年代的蘇中農村,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而我的童年生活是衣食無憂,家庭和諧,鄰里友愛。我爺爺是裁縫師傅,他帶了幾個徒弟,後來在隊裡也兼職做了什麼,我說不清楚。我父親是供銷社幹部,母親是裁縫,也帶幾個徒弟。父親是獨生子,我是長女,還有一個弟弟。爺爺奶奶對我是寵溺有加,因為他們沒有女兒,因為我很小很小就跟他們一起,也因為我的乖巧懂事。即使我犯錯,他們從來不罵不打不告狀。父母回來聽到的全是關於我的讚美之詞。父親,有兩個好朋友好同事,年齡相仿,他們兩家生的都是男孩,就我是女孩,而且從小體弱。父親對我寄予厚望,他盡力培養我,明確指出我的身體受不了農村的苦,因此要好好學習,跳出農門。父親讓我從小練字,給我定《少年文藝》《優秀作文選》《語文報》,我家裡成箱的連環畫,《古今傳奇》,各種武俠小說。更難得的是他親自督促我的學習。晚上鄰居聚集到我家看電視,而我在房間接受父親的數學指導;二年級我因為身體原因缺席期末考試必須留級,我不同意,父親尊重我,請老師讓我在家裡補考,三年級學算盤,財務出身的父親手把手教我,不要說加減,就是乘除我也是精通。農忙時,鄰居親戚總會來幫忙,我和弟弟負責運送吃食,一次父親推小車,我拉縴,居然把車翻在溝渠裡,在鄰居的幫助下才運回了家,晚上父親跟我一起寫日記《一件難忘的事》……走過中年危機,我才漸漸明白父親的教育,讓我後來成了同學眼中的學霸,當然也有我自己的聰明勤奮好學。
金錢物質,對我而言沒有概念,從不需要我操心,父母早早為我準備著。發小姐姐問我你知道嗎?我們多麼羨慕你,你每年的新衣服新鞋,不知道。我的零食是,奶奶那裡的冰糖核桃花生蠶豆雞蛋各種麵食點心,還有父親為我們準備的酥餅月餅桃酥糖果水果,我現在明白了發小所說的我的家庭好在哪裡。我一直感慨我知道他們家窮,但不知道窮到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地步,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到現在我的母親我的老弟,依然會給我準備好物質錢財。這也造就了我的小資生活情調,用錢大手大腳,沒有規劃。
我家的親友都:()天堂沒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