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響鈞窯碗,\"不過最重要的是——\"
\"熱氣。\"李明突然介面,手指在蒸汽中舞動,\"就像莫奈畫倫敦霧時的筆觸!\"
雨點敲打彩窗的聲音漸漸融入鍋鏟的叮噹。當李明端起灑著香椿末的麵條時,工作服上的麵粉與鈷藍已交融成銀河般的紋路。
第四章:空白畫框的救贖
三個月後,南山路畫廊的《生長性創傷》特展引發熱議。陳淑芬在開幕前收到特殊請柬——灑金宣紙上用油畫顏料寫著:\"致我的心理畫家:今日展出的37幅作品,有36幅空白畫框。\"
暴雨初歇的傍晚,她循著地址找到吳山腳下面館。穿堂風捲起廚房布簾的瞬間,她看見李明正在灶臺前揮動畫筆般的炒勺,牆面上潑灑著豆瓣醬與橄欖綠丙烯交織的《食物啟示錄》。
\"真正的作品在這裡。\"他端出砂鍋,湯麵上浮著的油花宛如星空,\"您教會我創作不是征服畫布,而是與材料對話。\"
陳淑芬舀起一勺醃篤鮮,火腿的鹹香在舌尖綻放成金色的光:\"記得嗎?羅傑斯說當一個人能完全接受自己的體驗時,改變就自然發生了。\"
尾聲:正在生長的星空
教堂暮鐘響起時,陳淑芬為最後一位患者續上桂花九曲紅梅。窗外梧桐樹下,李明的工作服沾滿面粉與鈷藍,正在繪製全新的《西湖夜雨》。畫布右下角有行小字:\"致陳醫生——當顏料學會呼吸時,每個空白都是起點。\"
診室立櫃裡,那個曾被嫌棄\"太匠氣\"的鈞窯膽瓶,此刻插著支沾滿顏料的畫筆。陳淑芬知道,真正的治療從不是填滿缺失,而是讓生命重新找到流動的姿態。
(夕陽將病歷本扉頁的\"治療目標\"染成暖金色,原先的\"治癒創作障礙\"已被修改為\"拓展藝術表達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