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起參與治療,給他們講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如何在孩子患病期間給予有效的情感支援。“你們要多和曉峰溝通,傾聽他的內心想法,讓他感受到你們的愛和支援。”我認真地對曉峰父母說。
曉峰的父母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努力改變。他們會抽出更多的時間陪曉峰聊天,一起看電影,甚至還會陪他去公園散步。在父母的關愛和陪伴下,曉峰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也變得願意和我交流了。
有一天,曉峰來到診所,猶豫了許久,終於鼓起勇氣說:“方醫生,我想試試自己注射胰島素。”聽到這句話,我心中滿是欣慰,知道他正在慢慢戰勝自己的恐懼。
我帶著曉峰來到治療室,一步一步地指導他如何正確地注射胰島素。當他拿起注射器的那一刻,手微微顫抖著,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我在一旁輕聲鼓勵:“曉峰,你可以的,慢慢來,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在我的鼓勵下,曉峰終於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注射。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方醫生,我做到了!”我笑著為他鼓掌:“你真的很棒,曉峰!這是你戰勝疾病的第一步,以後你會越來越勇敢的。”
然而,治療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曉峰在學校體檢時,被同學發現了他隨身攜帶的胰島素和血糖儀。同學們好奇地詢問,這讓曉峰感到無比尷尬和自卑。回到家後,他又陷入了自我封閉的狀態,拒絕注射胰島素,甚至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方醫生,我不想上學了,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有病。”曉峰哭著對我說,聲音裡充滿了絕望。
我知道,這次事件對曉峰的打擊很大,他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挫傷。我耐心地安慰他,幫助他分析問題:“曉峰,同學們的好奇並不是嘲笑,他們只是不瞭解糖尿病。我們可以把這當成一個機會,讓大家瞭解這個疾病,消除誤解。而且,你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放棄治療會讓你的身體越來越差。”
在我的勸說下,曉峰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我和他一起策劃了一次關於糖尿病知識的班會,曉峰在班會上勇敢地站了起來,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一開始,他還有些緊張,聲音也有些顫抖,但隨著講述的深入,他越來越自信,同學們也聽得非常認真。
班會結束後,同學們紛紛圍過來,表達了對曉峰的理解和支援。“曉峰,我們以後還是好朋友,不會因為這個就看不起你的。”一個同學真誠地說道。那一刻,曉峰的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他終於明白,自己並不孤單,身邊的人都在關心著他。
從那以後,曉峰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不再把糖尿病當成一種恥辱,而是把它看作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挑戰。他積極配合治療,定期檢查血糖,按時注射胰島素。同時,他也重新找回了對籃球的熱愛,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高強度地訓練,但他會和朋友們一起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曉峰的身體狀況逐漸穩定,心理狀態也越來越好。他變得開朗自信,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看著他的變化,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在最後一次治療結束後,曉峰和他的父母來到診所,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曉峰的父母感激地說:“方醫生,真的太感謝您了,是您讓我們的孩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曉峰也笑著對我說:“方醫生,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您一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聽到這句話,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作為一名心理醫生,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欣慰的呢?
我微笑著看著他們:“這都是曉峰自己努力的結果,他是一個非常勇敢和堅強的孩子。希望你們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他們離開後,我站在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