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形消瘦,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憂慮。
我微笑著,示意他坐在對面的椅子上。
他緩緩坐下,深吸一口氣後說道:“方醫生,我叫林羽,是一名量子物理學家。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來找您。最近這幾個月,我身體各個部位總是莫名地疼痛,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器質性的病變。醫生建議我來看看心理醫生,可我一直覺得自己心理挺健康的,直到這種疼痛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了。”
我微微點頭,專注地看著他。從行為主義理論的角度來看,這種查不出生理病因的軀體化疼痛,極有可能與心理因素緊密相關。“林羽,彆著急,我們慢慢聊。你能詳細說說這種疼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加重或減輕嗎?還有,最近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林羽沉思片刻,說道:“疼痛大概是從三個月前開始的,起初只是偶爾肩膀疼,我以為是長時間伏案工作導致的,就沒太在意。後來,疼痛逐漸蔓延到背部、腰部,甚至腿部。有時候,疼痛會突然加劇,讓我幾乎無法正常行動。奇怪的是,只要我一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疼痛似乎就會減輕一些,但只要研究稍有停滯,或者遇到難題,疼痛就會變得更加劇烈。”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說到特別的事情,最近我負責一個非常重要的量子物理專案,研究進入了關鍵階段,壓力特別大。這個專案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如果能成功,將會是量子物理學領域的重大突破,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有很多理論上的難題需要攻克。我每天都在實驗室裡待很長時間,反覆推導公式,做各種實驗,可進展卻很緩慢。”
聽到這裡,我心中有了大致的判斷。林羽長期處於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內心的焦慮和緊張情緒無法得到有效釋放,從而以軀體化疼痛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決定先從改變他對壓力的認知和應對方式入手。“林羽,你這種情況在高壓人群中並不少見。長期的精神緊張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雖然表面上看是身體的疼痛,但根源很可能在心理。我希望你能嘗試記錄下每天疼痛發作的時間、程度、當時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心情狀態。這對我們分析問題很有幫助。”
林羽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
接下來的日子,林羽按照我的要求認真記錄著。從他發來的記錄中,我發現他的疼痛程度與研究工作的進展密切相關。每當遇到研究瓶頸,他的疼痛就會加劇,而當他取得一些小突破時,疼痛則會有所緩解。
我決定在診所裡對他進行放鬆訓練。“林羽,現在我們來做一些簡單的放鬆練習。閉上眼睛,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脹,然後緩緩呼氣,感受腹部的收縮。在這個過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排除其他雜念。當你感到身心放鬆時,想象自己置身於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比如海邊,聽著海浪的聲音,感受著海風的吹拂。”我一邊示範,一邊引導他。
林羽跟著我做了幾次深呼吸,表情逐漸舒緩了一些。“方醫生,我感覺好像沒那麼緊張了。”
“很好,這只是開始。你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放鬆練習,尤其是在感覺壓力大或者疼痛發作的時候。”我說道。
然而,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幾天後,林羽沮喪地找到我,說:“方醫生,我按照您說的方法做了,可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去想研究的事情,一想到那些難題還沒解決,我就又開始焦慮,疼痛也跟著加劇了。”
我理解地點點頭:“這是很正常的,林羽。你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思維模式和身體反應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你可以嘗試在做放鬆練習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