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矛盾開端
杭州的秋天,空氣中瀰漫著桂花的香氣。陳淑芬的心理診所位於一條安靜的街道上,旁邊是一座古老的天主教教堂。教堂的鐘聲每隔一小時就會響起,彷彿在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診所裡,藥草的香氣與教堂的鐘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治療空間。
這天上午,陳淑芬正在整理她的廚房。她喜歡在治療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尤其是廚房。她相信,食物的製作與分享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當她將一罐新買的桂花藕粉放在架子上時,診所的門被推開了。
一位中年婦女攙扶著一個瘦弱的女孩走了進來。女孩穿著寬鬆的衛衣,臉色蒼白,眼神遊離。她的母親焦急地說:“陳醫生,這是我女兒小芳,她昨天在舞蹈課上暈倒了。醫生說她營養不良,可她就是不肯吃東西。我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帶她來您這兒。”
陳淑芬微笑著示意她們坐下。她注意到小芳的手緊緊攥著衣角,指節發白。她輕聲問道:“小芳,能告訴我,你最近感覺怎麼樣嗎?”
小芳低著頭,聲音幾乎聽不見:“我……我沒事,只是有點累。”
陳淑芬沒有追問,而是轉身從廚房端出一碗剛衝好的桂花藕粉,遞到小芳面前:“這是我剛做的,你嚐嚐看。”
小芳看著碗裡的藕粉,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她的母親急切地說:“小芳,快謝謝陳醫生。”
陳淑芬輕輕拍了拍母親的肩膀,示意她不要催促。她溫和地說:“沒關係,不想吃也沒事。我們可以先聊聊。”
---
2. 治療手法
接下來的幾次諮詢中,陳淑芬沒有直接談論小芳的飲食問題,而是邀請她一起參與廚房的活動。她們一起製作桂花藕粉、烘焙小餅乾,甚至嘗試做一些簡單的家常菜。陳淑芬發現,小芳在廚房裡顯得放鬆了許多,雖然她依然很少吃東西,但至少不再抗拒食物的存在。
一次,陳淑芬在製作桂花藕粉時,故意讓小芳來攪拌。她輕聲說道:“你知道嗎?桂花雖然小,但它的香氣卻能傳得很遠。就像我們每個人,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很渺小,但其實我們的存在對別人來說很重要。”
小芳的手頓了頓,低聲問道:“陳醫生,您覺得我……重要嗎?”
陳淑芬微笑著點頭:“當然。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對我來說都很重要。我們可以慢慢來,不用著急。”
---
3. 情感暗湧
一天,小芳在診所的等候區無意間看到了教堂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她盯著那幅畫看了很久,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陳淑芬注意到這一點,輕聲問道:“這幅畫讓你想到了什麼嗎?”
小芳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我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很完美。可我不行,我永遠做不到那樣。”
陳淑芬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問道:“你覺得完美是什麼?”
小芳咬了咬嘴唇:“就是……不犯錯,不被別人批評。”
陳淑芬點點頭:“可你知道嗎?那幅畫裡的人物,其實也有他們的缺點和掙扎。完美並不是沒有缺點,而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小芳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困惑,但很快又低下了頭。
幾天後,小芳在診所裡突然情緒崩潰。她哭著告訴陳淑芬,她昨晚暴食了一頓,然後又催吐了。她覺得自己很失敗,無法控制自己。
陳淑芬沒有責備她,而是輕輕握住她的手:“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些。這說明你信任我。我們可以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
4. 突破時刻
為了幫助小芳重新建立與食物的關係,陳淑芬邀請她參加了一次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