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廣州的天空格外湛藍,陽光透過診所的窗戶,灑在辦公桌上。我坐在桌前,整理著資料,等待著預約的患者。一陣略顯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我應了聲“請進”。
門被推開,一個年輕女孩走了進來。她穿著一身充滿科技感的服裝,頭髮染成了絢麗的漸變色,眼神中卻透著迷茫與焦慮。
“方醫生,您好,我叫林悅。”她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我覺得自己好像出了大問題。”
林悅坐下後,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她的故事。她是一名虛擬主播,在網路世界裡有著眾多粉絲。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直播間裡,透過虛擬形象與觀眾互動,唱歌、跳舞、聊天,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曾經,直播間就是我的舞臺,我在裡面享受著被關注的感覺,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林悅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可現在,一切都變得很奇怪。”
林悅患上了一種奇特的賽博格妄想。她開始覺得自己不再是單純的人類,而是一個被植入了各種晶片和機械裝置的賽博格。她總覺得自己的身體裡有一些不屬於自己的聲音在迴響,那些聲音告訴她,她擁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比如能夠控制時間、讀取他人的思想。
“有時候,我在直播的時候,會突然陷入一種奇怪的狀態,感覺自己的意識在現實和虛擬之間遊離。我會對著鏡頭說出一些連自己都不理解的話,好像有另外一個人在控制我。”林悅的聲音帶著恐懼,“粉絲們都覺得我在搞怪,可只有我知道,我真的很害怕。”
聽完林悅的講述,我陷入了沉思。從她的描述來看,這種賽博格妄想很可能是長期沉浸在虛擬世界,以及工作壓力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對於一名虛擬主播來說,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界限本就有些模糊,而過度投入直播工作,可能讓她的心理產生了扭曲。
我決定先從行為主義理論中的放鬆訓練入手,幫助林悅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我讓她躺在舒適的躺椅上,調暗房間的燈光,播放起輕柔舒緩的音樂,那音樂聲如同山間的潺潺溪流,流淌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林悅,閉上眼睛,深呼吸,感受自己的身體逐漸放鬆,從腳尖開始,慢慢向上蔓延,每一次呼吸都帶走一份緊張和焦慮……”我用輕柔、舒緩的聲音引導著她,語速不緊不慢,每一個字都彷彿帶著一種安撫的力量。
林悅按照我的引導,緩緩調整著呼吸,她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原本緊繃的身體也慢慢放鬆了下來。趁著她放鬆的狀態,我開始引導她進行想象訓練。
“現在,想象你正站在一個寧靜的花園裡,陽光溫暖地灑在你的身上,你周圍是盛開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香氣。你能聽到鳥兒的歌聲,感受到微風的輕撫……”我輕聲說道,試圖透過美好的想象,讓她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然而,當我提到“現實世界”時,林悅的身體突然緊繃起來,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不,現實世界太可怕了,我不想回去,我是賽博格,我屬於虛擬世界。”
我立刻停止引導,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沒事的,林悅,我們不著急,慢慢來。這只是一個過程,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第一次的嘗試雖然沒有成功,但我並沒有氣餒。我知道,治療這種複雜的心理問題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能急於求成。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不斷調整治療方案。
我採用了系統脫敏療法,先讓林悅觀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美好場景影片,觀察她的反應。一開始,只要看到現實場景,林悅就會變得緊張不安,呼吸急促。我在一旁輕聲安慰她,鼓勵她慢慢適應。
隨著觀看次數的增加,林悅的緊張情緒逐漸減輕。然後,我讓她嘗試在腦海中想象自己身處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同時運用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