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集 童年的療愈

-

5. 家庭治療:重建親子關係

在趙婷的同意下,李維建議她帶孩子一起參加家庭治療。在治療中,趙婷第一次聽到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媽媽,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有時候真的覺得很累。”孩子低著頭說道,“你總是告訴我該怎麼做,但我希望你能聽聽我的想法。”

趙婷愣住了,她從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壓力。她輕輕握住孩子的手,聲音有些顫抖:“對不起,媽媽以前沒有注意到你的感受。以後,我會試著多聽你說,好嗎?”

孩子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釋然。

---

6. 李維的獨白:童年的迴響

在趙婷的治療過程中,李維也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父母同樣忙於工作,很少關注他的情感需求。他從小學會了獨立,但也因此變得封閉,害怕依賴他人。直到他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他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過度獨立也是一種對童年創傷的防禦。

“童年的創傷,就像一顆埋在地下的種子,如果不被看見和療愈,它會在我們成年後的生活中不斷髮芽,影響我們的行為和關係。”李維在日記中寫道,“趙婷的故事讓我明白,療愈童年的傷痛,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下一代。”

他合上日記本,望向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

7. 療愈與成長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趙婷逐漸意識到,她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其實是對自己童年創傷的補償。她開始嘗試與孩子建立健康的邊界,允許孩子犯錯,也允許自己放鬆。

“我學會了告訴自己,孩子摔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因為害怕失去他,而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趙婷在一次治療中說道。

李維微笑著點頭:“你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療愈童年的傷痛,不是為了忘記過去,而是為了讓自己和下一代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

---

8. 結局:開放的未來

故事的結尾,趙婷和孩子的關係逐漸改善。她不再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而是學會了傾聽和陪伴。孩子也開始主動與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母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然而,李維知道,療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在最後一次治療中對趙婷說:“童年的傷痛可能不會完全消失,但你已經學會了如何與它共處。未來,你和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因為你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衡。”

趙婷微笑著點頭,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

9. 尾聲:李維的反思

夜深人靜時,李維坐在書桌前,翻開自己的日記本。他寫道:“每個人的童年都或多或少帶著傷痕,但正是這些傷痕,讓我們更加理解自己和他人。作為治療師,我的任務不僅是幫助病人看見他們的傷痛,更是陪伴他們找到療愈的力量。”

他合上日記本,深吸一口氣,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