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烏雲密佈,驚雷乍響。
沒一會兒豆大的雨點便落了下來,琉璃瓦屋簷邊兒,雨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一串串落下來。
好在夏日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文華殿吃了幾塊點心,喝了盞茶的功夫,雨幕就退去了。
蕭月卿未做耽擱,出宮回了公主府,第一件事便是讓張旭同向雲去收購藥材,順道把京中有名的醫館都走一遭,尋訪治療傷寒疫病的方子。
崔闌聽了蕭月卿這番安排,問道,“殿下是擔心下一步恐怕會生出疫病?”
“嗯,我曾在書上看過,水災之後,許多人和牲畜家禽的屍體來不及處理,滋生腐敗,汙染了吃食水源,便容易生出疫病。”蕭月卿道。
這也是她今日進宮的另一個原因,不過怕蕭承昭和母后擔心,這話便沒有同他們說。
眼下賑災的銀錢和糧食自有戶部調撥,才沒了王敬這等前車之鑑,想來也暫時不敢有人再伸手,是以錢糧一事她並不擔心。
反而是這藥材,經歷了水災,就算有庫存也泡壞了用不成。既然決定要去,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殿下此行必定兇險,哪怕如此,殿下也要去嗎?”崔闌問。
“義不容辭。”蕭月卿眼神堅定道。
“微臣明白了,微臣會陪在殿下身邊。”
蕭月卿聽了這話,臉上帶著幾分驕嬌之氣反問,“不然呢?”
“微臣不敢,自是任憑殿下差遣。”
“這還差不多。”
蕭月卿坐著,崔闌站在她身邊,此刻被蕭月卿一把攬住腰身,額頭抵在他腹部,是個親密無間的姿勢。
“惟願海晏河清,四海承平。”
崔闌聽到公主殿下低聲道,伸手替人順了順背,帶著安撫意味。
賑災之事刻不容緩,翌日早朝,蕭承昭宣佈了派長公主前往東南賑災之事,西苑提督崔闌同行。聽了這訊息,好多朝臣暗中鬆了口氣。
姐弟幾人在寧壽宮中陪謝書意用過一頓午膳,蕭月卿便出宮回府,準備動身前往東南賑災。
此去先走水路,待水路無法通行時再改走陸路。除公主府親衛以及之前南下的火銃隊隨行,照舊帶了一百精兵,以防萬一。向雲張旭待藥材籌集完成後再行動身。
長公主一走,京中好多官員覺得終於可以鬆快鬆快了,下值後呼朋喚友,狎妓飲酒,一時好不快活。
蕭承昭看著宮外暗探送來的密報,雖憤怒但也隱忍不發,這些人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左右逢源,上下鑽營,大邕朝堂風氣,是該好好整治一番了。
欲使其亡,必先讓其狂。
有官員先前幾日還在觀望,幾日過後,見確實一點兒事也沒有,都按捺不住同往,甚至有那差點兒誤了早朝的。見陛下仁慈,並未苛責,於是膽子愈發大了起來。
溫柔鄉,醉芙蓉,一帳春曉。
知意樓裡,許多人還在醉生夢死之際,忽然就被衝進來的人強行押了出去。
匆匆忙忙從床上下來,衣不蔽體,只能勉強用衣袖遮掩著老臉,若仔細一瞧,許多人不都是熟面孔嘛!平日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哎!有辱斯文!實在是有辱斯文!”
“大膽,你們可知我是誰?光天化日就敢這般拿人!”
“李大人,還是少說兩句吧。”
“沒瞧見為首那人穿著玄色雲紋曳撒麼?”旁邊的人小聲勸道。
“這……這是西苑的人?”李大人眯著醉眼細瞧。
……
瞧著這一團糟亂,為首的鄭英手扶在腰間挎著的橫刀上,冷哼一聲。
“諸位大人莫怪,下官今日奉陛下之命,請各位到西苑問話,有什麼話,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