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宴後第二日,蕭月卿便進宮請旨南下。
田氏父女一案的案情,已於之前寫在奏摺中,悉數上報泓衍帝。此番南下的真正目的在於查訪私鹽一事,這個泓衍帝是清楚的,所以當即擬旨,命華鸞長公主領敕巡視禁約,催督鹽課。
並派都察院一名御史隨行,充作巡鹽御史,行使監察之責,巡捕禁革私鹽。派出的御史,正是上回隨崔闌前往北境押糧的嚴錫兆。
蕭月卿揣著聖旨,出宮回府安排離京一應事宜。
先將向雲叫來,把調集公主府兵的玉令交給他,叫他送去東宮給太子。
之前同蕭承昭說過,打算養兵的事,這段時日有見霄、向雲兩個軍中出身的幫襯著,招兵買馬一事倒也進行的頗為順利。加上公主府原有的,雖人數只有兩千左右,但個個都是精銳。這樣一支軍隊,關鍵時刻是能頂事的,如今她既要南下,自是將人馬交由蕭承昭調遣,以備不時之需。
再有就是公主府的生意在張旭主導下,越做越大。年後這段時日積雪融化,天氣回暖可以通航通路,商隊又開始南來北往走商,頌雅閣已經在京中徹底打響名頭,生意一直不錯。
月前盤賬,冬衣和米糧這兩項因著是賣給百姓的緣故,加上設了粥棚賑災,原本就沒想著賺錢,基本是平進平出,算下來堪堪收回了本錢。
倒是炭火這一項,原先被人不看好的,因著今年冬日寒冷又漫長,開春還遭了雪災,盛京城裡的高門大戶個個身嬌肉貴,最受不得凍,都搶著買炭,倒是狠狠賺了個缽體滿盆。
因為手中銀錢足,自是好辦事。
而後蕭月卿讓張旭安排好京中生意,收拾行囊先自己一日動身出發。
此番奉旨南下,自己在明面上,但不能不留張底牌,畢竟人生地不熟的,總得留一手不是。張旭之前去過南方几次,熟悉當地境況,自己在明,他在暗,事情查起來也許會容易些。
晚些時候,向雲回來了,到雲光閣回話,“殿下,太子殿下給您送了東西。”
“嗯?”蕭月卿聽的一愣,此刻她們姐弟二人不應該拿得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戲本子嗎?這節骨眼上怎麼還送起東西來了?
看公主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向雲道,“殿下到前院一觀便知。”
蕭月卿出了內院,人剛到前院中庭,就見呼啦啦進來一幫人,整齊劃一的排好,腰側俱都帶刀,瞧這服制,分明是東宮太子親衛。
“這又是唱得哪一齣?”蕭月卿莫名其妙道,“不是說送的東西嗎?”
為首的那侍衛道,“參見長公主,屬下等奉太子之命,護送殿下此行南下。”隨著他的話音,其他十餘人也向蕭月卿行禮參拜。
蕭月卿免禮叫人起來,然後就見那為首的侍衛朝後頭擺手,立馬有兩人抬了個木箱子上來,瞧著分量不輕。
“殿下,這便是太子送給您的東西。”
隨著一層油紙慢慢揭開,蕭月卿大為震驚,“這是……火銃?”分明與她之前對付薛氏叛軍用的那把一模一樣,甚至瞧著還更精良些。
就那把火銃,還是崔闌前頭奉旨抄家時,從某官員家裡抄獲的贓物之一,據說是海外來的,是個稀罕物件兒。
蕭月卿當即拿了一把上手掂量,確實不錯,沒想到這林之遠速度這麼快,還真是個妙人!
“太子殿下說,您原先的那把被林大人拆開做了鑽研之用,就給您送些新的來。屬下等人原先都是使弓箭的好手,太子特意讓到林大人那處練了許久,一是為著配合林大人校正準頭,二是為了能夠熟練使用這火銃。”
蕭月卿內心感慨,臭小子果真長大了,行事竟這般有主意,幾次三番出乎自己意料。有了這能使火銃的護衛隊,手中又多了張底牌,不得不說,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