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章 緬甸

其實我不說,諸位可能不是太敢相信,我們旁邊的緬甸當年還曾經暴揍過大清。

乾隆三十年的時候,緬甸進攻雲南,清軍抵抗,結果被緬甸打的大敗,負責這件事情的雲南總督劉藻驚懼之下選擇了自殺。

乾隆派了楊應琚來接替劉藻出任雲南總督。

楊應琚這個人,看上去十分合適,其實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人。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

楊應琚一上任,就對乾隆說緬甸非常好對付,這群人就是土鱉。

乾隆也有點上頭,沒有細想就相信了楊應琚的鬼話!

而楊應琚確實是狂的沒了邊,對上面敢忽悠乾隆,對敵人那也是開始忽悠,楊應琚派人嚇唬緬甸,自己有十萬大軍,如果緬甸不投降的話,自己就會帶領手底下這十萬大軍過去踏平緬甸。

事實證明,自己人比敵人要好忽悠!

乾隆相信了楊應琚的話,緬甸不信,不僅不信,直接來了一個回手掏,開始進攻起來了清朝,直接把楊應琚打的精神恍惚了。

這個時候的乾隆有點想明白了,但是具體還是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只覺得楊應琚是一時不小心才有了這出事情,為了保險起見,乾隆又讓廣東總督去雲南代管軍事。

楊應琚這個時候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在他的一通忽悠之下,終於把廣東總督忽悠走了,然後接著開始忽悠乾隆。

怎奈緬甸人不配合,一直在進攻!

乾隆終於明白過來,楊應琚是在忽悠自己,直接派人把楊應琚抓到了北京給砍了。

乾隆三十二年的時候,乾隆又派出了明瑞兼任雲貴總督,結果明瑞也不是很給力,派出去打緬甸的人又被幹掉了,明瑞害怕乾隆追究責任就畏罪自殺了。

到這裡的時候,我估計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緬甸就在我們旁邊,為什麼乾隆盛世清朝打個小小的緬甸都這麼費勁?

就事論事來說,那個時候的緬甸確實比較牛,手底下不僅有正規軍,並且還有僱傭兵,戰鬥力非常之強悍,如果不是清軍出兵,估計緬甸能統一東南亞。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在裝備方面,緬甸的裝備也確實比清軍好。

所以福爾康能被抓到緬甸,也不是瓊瑤胡編亂造的,人家真的有這個實力。

其次就是緬甸的地理氣候了,我沒有去過緬甸,不過我認為緬甸的氣候和泰國差不多再加上地形也不好,所以清軍得病的也比較多,這就是非戰鬥減員。

最後就是清朝並不是很重視緬甸,雙方打了好幾年,但是清軍的人數始終都不是很多,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乾隆壓根就沒有把緬甸放在眼裡。

由於之前打的不是很順利,乾隆就派自己小舅子傅恆過去了,傅恆這個人我們之前介紹過,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並且他的手底下還有阿桂。

怎麼看都不會輸,可是傅恆到了之後就因為水土不服病倒了,乾隆也擔心傅恆身體,就讓他先回到了北京,最後傅恆死在了北京。

雙方打打鬧鬧又折騰了好幾年,才算完事。

現在有很多人一直覺得攻打緬甸這件事情比較扯淡,極個別的人甚至認為,清軍的戰鬥力比不過緬甸,而事實上卻是,乾隆從始至終都沒有拿這件事情當過什麼大事。

雙方之間也是小規模的戰爭,在乾隆眼裡緬甸遠遠比不上金川的重要性,而緬甸也深知這一點,當乾隆發怒的時候,緬甸人就會馬上慫了。

有意思的是,不光周邊的緬甸,連越南(當時叫安南)也跳的特別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