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定國的大力支援下,朱由榔去了雲南,而朱由榔也沒有虧待李定國,封李定國為晉王,全權處理一切軍政要務。
眾所周知的事情,李定國屬於那種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基本上讀過的書也不怎麼多,打仗這種事情,說出來你還別不服氣,有些人天生就會,壓根就屬於脫離了軍校的培養,這類代表人物李雲龍同志絕對算一個。
而李定國也算一個,只不過治國和打仗不一樣,沒有文化的人根本治理不了國家,這話是我說的,我負責!
有朋友就問了,你這不是胡說八道嘛,朱元璋也是沒文化的代表人物吧,這個人為什麼懂治理國家?
朱元璋確實是一個泥腿子出身,但是朱元璋絕對沒有忘記學習文化,如果諸位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看朱元璋留下來的奏摺,水平比後來的朱棣還要高。
所以,李定國被朱由榔委以重任,那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而這也成為了壓垮南明的最後一根稻草,用李定國朝政混亂,不用李定國誰來抵抗清軍的進攻?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矛盾的話題。
李定國絕對是一個厚道人,對待朱由榔也是很不錯的,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治國理政,手下人基本也看不透,識人之明都沒有,這也讓他陷入到了無盡的深淵之中。
這個時候南明的官吏不是在混日子就是在混日子的路上,反正到哪裡都是跑路。
而另外一邊的清朝,可謂是政治清明,局勢到這個時候基本已經穩定了下來。
事實上,李定國從始至終都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即便孫可望如何坑他,他心中所想依舊是團結孫可望,對於李定國的不斷示好,孫可望始終不理睬。
鬧到最後,雙方兵戎相見,這個結果是李定國不願意看到的。
孫可望來了,李定國迫不得已之下進行了反擊,讓孫可望沒有想到的是李定國實在是太猛了,自己很快就被擊敗,最後投降了洪承疇。
而洪承疇對孫可望沒有什麼胃口,他真正想得到的人是李定國,既然孫可望投降了,那就將就著收吧。
面對投降的孫可望,洪承疇自然是沒有為這個人說什麼好話,而清朝對孫可望也不是很放心,加上他的影響力也沒有多少,最後藉著打獵的時候將孫可望射成了刺蝟。
孫可望投降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將西南地區的地圖和南明所有可戰鬥人員還有面臨的處境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清軍得到這些清朝之後也馬上派出了當時的最強陣容打算解決掉李定國。
這個最強陣容分別是洪承疇,吳三桂和卓布太,前兩位大家都熟悉,卓布太是後金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弟弟。
戰鬥一開始,吳三桂打的特別兇猛,卓布太也不逞多讓,瞬間就讓雲南陷入到了危險之中,這個時候的清軍剛剛進入貴州地區,兵力非常分散,如果李定國能夠集中軍隊優先解決掉一路,後面的情況就會好很多。
然而,薑還是老的辣,洪承疇親自提筆給李定國寫了一封信,洪承疇在信中表示自己和吳三桂都是明朝的人投降清朝那也是迫不得已,我們只是詐降,如果咱們一起合作,必定能夠光復大明。
李定國還是年輕,心眼上自然是玩不過洪承疇,收到信的李定國遲疑了,簡直不敢相信洪承疇和吳三桂居然是詐降,可是面對洪承疇言辭懇切的話,李定國也是相當猶豫。
有時候,尤其是打仗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將領猶豫不決,耽誤戰機!
因為機不再來,而李定國也確實是被洪承疇給耍了,當他明白過來這一切的時候,清軍不但站穩了腳跟,連援兵都過來了。
李定國的全家都被清軍俘虜,為了逼李定國投降,清軍殘忍的殺害了李定國的家屬,而李定國知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