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是一個大城市,至少在努爾哈赤的眼中絕對是一個大城市!
沒有依附李成梁之前,努爾哈赤經常來撫順這個地方做生意,根據我的考證努爾哈赤主要做得生意是兩種。
第一種是山貨,像人參,野蘑菇和木耳之類的,畢竟山裡什麼都缺,像這種東西只要你肯用心去找,漫山遍野都是。
第二種就是馬匹!
而努爾哈赤最主要打交道的人就是兩類人,分別是漢人和蒙古人,估計也會和少部分朝鮮人做一些生意。
而努爾哈赤本身對語言也是有些天賦的,因為在做生意這個過程中努爾哈赤為了生意能夠更好的進行,努爾哈赤刻苦學習,最終學會了蒙古話和漢語!
不過,據說努爾哈赤的漢語說得不利索,估計這也和後來努爾哈赤對漢人不是很友好有關係。
令我奇怪的是,努爾哈赤的漢語雖然很不利索,但是努爾哈赤本人卻喜歡看書,尤其是三國演義!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朝人羅貫中寫的,一般人來看三國演義無非就是將三國演義當成故事書來看,而努爾哈赤卻不這麼看,而是將三國演義當成兵書來看。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努爾哈赤不光自己看,也讓自己的親戚看。
以至於後來,後金將領們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後金將領對劫營情有獨鍾!
從後面努爾哈赤的進攻目標來看,撫順這個地方努爾哈赤非常用心,人緣也是相當好,因為許多明軍將領都是在這個地方投降努爾哈赤的!
比如明軍總兵李永芳,後來也是當了努爾哈赤的駙馬,而李永芳的後人在清朝混的也不錯。
之前我們說過,明朝在遼東這個地方向來都是拉一家打一家,為了保持這個地方的繁榮穩定,不能讓一家獨大!
從朱棣開始,一直到萬曆,遼東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有出什麼事情,足已說明這個政策是可行的。
後來,李成梁來了,一切都變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成梁做得也不錯,王昊鬧事就幹王昊,阿臺鬧事就幹阿臺,順便又扶持了一個傀儡叫尼堪外蘭。
史書記載,這個尼堪外蘭從小就有一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那就是當官!
因為明朝拳頭大,所以尼堪外蘭也想混個一官半職的,再不濟的話就當個女真的大酋長之類的,總之這是一個權力慾望十分強的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尼堪外蘭發奮圖強,努力學習,主要學習的就是漢族的典籍和說漢族的話,只有這樣尼堪外蘭認為自己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當官的目標。
當時的遼東地區,李成梁是遼東總兵,又加上李成梁這個人膽子非常大,連土地都敢分,所以就跟軍閥差不多,而明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畢竟沒有李成梁誰也壓制不住這個地,就任由他折騰。
不得不說,尼堪外蘭的眼光還是有的,他認識到了一點,若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巴結李成梁。
原本李成梁不想搭理尼堪外蘭,但是尼堪外蘭屬實是一個巴結人的行家,每次見李成梁的時候,尼堪外蘭從不空手去,禮物帶了一大堆,光人參就有上百斤!
這麼一弄,李成梁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就見面吧!
其實古代求人辦事和現在差不多,基本就是一個套路,先送禮再吃飯,酒桌上把事情都給談完了!
不過,這尼堪外蘭屬實不是一般送禮辦事的人,每次尼堪外蘭見到李成梁都叫太爺,反正我是不知道這個稱呼尼堪外蘭是怎麼想出來的!
被尼堪外蘭叫太爺的李成梁也是相當尷尬,不過這還沒有完,尼堪外蘭叫完太爺就開始行禮了,這和一般的行禮不一樣,史書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