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繼承人從來都是一個問題,選好了國家可以強好幾代,選不好,說亡國也不是不可能得事情。
其實皇儲這件事情和現在企業選擇接班人都差不多,企業接班人選好了,企業可以做大做強,選擇不好,當爹的一死,公司就得涼涼。
國家也一樣,所以才有人說,治大國如同烹小鮮,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國家雖然大,如果你將事情處理的簡單化,那麼治理起來國家就沒有什麼難度了。
只不過,對於乾隆來說,治國確實不難,但是這個接班人是真的不好找,說句難聽話,最後乾隆傳給嘉慶位置,其實實在是沒有人接班了,很關鍵的則是嘉慶有個好兒子道光。
至於嘉慶什麼水平,按照現在很多史學家說的,這個人水平還不如道光。
對這一點,我比較贊同。
乾隆四十年以後,朝廷裡面就有人提議乾隆立皇子,不過大家都知道乾隆什麼脾氣,也就是委婉提醒了一下,就被乾隆罵了一個狗血噴頭,所以大家也都不敢再說了。
但是,當官的不敢說,民間自然是有種的多,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回老家祭祖,結果被人給攔了下來,希望乾隆對儲君這件事情表個態。
媽的,乾隆自然是很生氣,你一個小小的秀才,連個進士都不是,居然敢讓老子表態?
所以乾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直接把這個人幹掉了。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再也沒有人敢提儲君的事情了,畢竟保命要緊。
以前明朝的時候,明朝官員們之所以敢死磕萬曆,那是賭定了萬曆不會痛下殺手,現在換成乾隆,誰也不敢再亂說話。
可是這件事情畢竟鬧得動靜太大,何況人家的初衷也是為了自己,所以乾隆覺得自己有必要向天下臣民解釋一下,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並且告訴大家,立太子這件事情,自己早就有了安排,大家不要操心了。
原本,乾隆的意思是為了穩定大家的心,沒有想到這件事情鬧得更大了,老百姓喜歡八卦,既然是皇子們中籤的機率問題,那麼誰是繼承人,就成為了大清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了。
乾隆兒子雖然比不過康熙兒子的數量多,但是比雍正強,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生下了十七個兒子,還活了七個。
這七個兒子分別是,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還有十七阿哥。
看著是七選一,其實更離譜。
十二阿哥原本自己母親是皇后,是嫡子,但是烏拉那拉氏已經被乾隆廢了,所以自然就淘汰出去了。
老四和老六被乾隆過繼給了別的親王,所以自然也被淘汰了。
這麼一來,原本的七選一就成為了四選一,當皇帝的機率瞬間提高了不少。
老八永旋這個人,脾氣不好!
老十一永瑆這個人,字寫的不錯,就是不會武功。
而老十七永璘,那更是一點皇子樣都沒有,據說生平最大愛好就是跑出去嫖娼。
這麼一來,那也只剩下嘉慶了!
嘉慶叫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自己母親出身不算好,但是特別有名。
這裡還得提到還珠格格,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當小燕子和永琪等人提出去雲南的時候,令妃那麼支援呢,因為永琪一走,皇位就是嘉慶的了。
是的,你沒有猜錯,嘉慶的母親就是令妃!
也就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后!
嘉慶這個人,沒有遺傳一點乾隆的聰明,但是乾隆的勤快嘉慶是真的遺傳到了,並且嘉慶這個人是所有皇子裡面,名聲最好的,也是深得朝廷大臣支援的。
所以,我們從後來的資料來看,乾隆三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