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沒得選擇

早在李自成進北京之後,就已經察覺到了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李自成也相當敏銳的發現,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一定是重要的人物。

所以,攻破北京的李自成第一時間找到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讓吳襄親自提筆給吳三桂寫了一封勸降信。

早在這件事情之前,吳三桂的態度就相當搖擺不定。

松錦之戰以後,洪承疇和祖大壽全部投降了清朝,而祖大壽還是吳三桂的舅舅,松錦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崇禎十四年,而到了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吳三桂和已經投降清朝的祖大壽之間還有聯絡。

所以,如果單純的說吳三桂是一個忠臣的話,那純粹就是胡扯,一個真正忠於大明的將領還和敵軍寫什麼信。

據說這封信的內容相當炸裂,祖大壽看到信的第一時間也是不敢拿主意,直接將這封信交給了還沒有死的皇太極,皇太極看到信之後,也是相當興奮,就親自提筆給吳三桂寫了一封勸降信!

而皇太極之所以這麼興奮,是因為他很欣賞吳三桂,兩個人之前在戰場上還見過面。

天啟年間的時候,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帶著人在外面巡邏,這個時候的皇太極突然帶著人就出來了,吳襄看到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跑,抓緊往錦州里面跑。

結果,沒有跑成,真是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

吳襄距離錦州不遠的地方被清軍給圍了起來,吳三桂和錦州守將祖大壽兩個人就在城牆之上看著吳襄被清軍打,尤其是祖大壽,吳襄娶了他妹妹,兩個人還是親戚。

看到自己老爹被包圍,吳三桂心裡那個著急,多次請求祖大壽開門出兵救人,祖大壽就是不開,多年的戰鬥生涯,已經讓祖大壽變得異常冷靜了。

為了大局著想,只能看著吳襄死,自己卻不能救他,一旦開了門,別說吳襄了,估計錦州都沒了。

就在吳襄即將全軍覆沒的時候,皇太極看到了他這一輩子永生難忘的一幕,當時只有十六歲的吳三桂帶著二十多個人從錦州城出來,朝著吳襄這次就來了。

皇太極看著吳三桂在戰場上拼殺的身影,很是敬佩,對一旁的人說了這麼一句話

“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我要是得到這個人,還用擔心奪取不了天下嗎?

這就是皇太極對吳三桂的評價,不得不說,確實是非常高,因為滿清尚武,可也沒有見過如此膽大之人,要知道當時的皇太極手底下可是有幾萬人。

而吳三桂的這一操作,也讓祖大壽高看一眼,說你這小子以後不用擔心富貴不了,我現在就為你請功!

所以,真實的吳三桂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不怕死,有腦子,並且懂得思考!

而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崇禎十七年,等到吳三桂到了唐山的時候,崇禎已經死了,吳三桂只好又回到了山海關,等待局勢的變化。

現在這個局面誰也說不好,農民軍還有滿清甚至還有支援明朝的勢力,原本打算觀望的吳三桂還打算繼續猶豫的時候,看到了吳襄的信。

自己家人都在人家手裡,反正都是投降,乾脆就這樣投降李自成得了!

吳三桂雖然看不起李自成,卻依舊想過投降李自成,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吳三桂就讓之前自己打敗過的軍事廢材唐通接管了山海關,自己去北京找李自成投降。

有些史書記載,吳三桂走到一半的時候,知道陳圓圓被搶了,一氣之下才回到了山海關,決定不投降了。

不過,我們之前也說過,吳三桂如此優秀的一個人,怎麼可能為了兒女私情而不顧大局呢?

所以,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吳三桂壓根就沒有想投降李自成,只不過是迫於無奈,這才投降的,走到一半之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