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讓人將這個真正的朱三太子帶到了北京,康熙非常重視。
等到康熙見到這個傳說中真的朱三太子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人已經七十多歲了,從年齡上來說是對的人的。
既然年齡對得上,那現在要做的就是分辨真假了。
因為從頭到尾這個老頭都很配合,又加上康熙之前曾經說過要善待明朝遺孤,所以就沒有給這個人動刑!
康熙就聽這個人講出來了一個非常長的故事,聽起來確實很真。
故事是這樣的,老頭確實是崇禎的第三個兒子朱慈煥,清軍佔領北京之後,朱慈煥就和自己的哥哥開始逃跑,在逃跑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姓毛的將軍,這個將軍知道了朱慈煥的身份之後,很是感慨。
就這麼著,這個姓毛的將軍帶著朱慈煥兄弟開始逃跑,最後跑到了河南避難。
又過了沒多久,這位姓毛的將軍聽說清朝正在到處抓明朝皇室的人,就嚇得自己開溜了,把朱慈煥兄弟給丟了下來。
其實故事說到這裡的時候,我就特別疑惑,按照這個朱慈煥說的話,既然毛姓將軍敢帶他們從北京跑到河南,還會怕清軍搜查?
莫非從北京到河南這一路上就沒有問過他們?
這一點,顯然是不太符合事實的。
有人可能會說,清軍剛進關,估計是沒有顧得上。
話是這麼說,也許別的人沒有顧得上,可是崇禎的兒子,清軍還是會重點關照一下的,別說多爾袞了,就連李自成都懂這個道理。
這個毛姓將軍跑了之後,朱慈煥非常恐懼,就單獨跑到了南京朱元璋以前生活的地方來避難,在南京朱慈煥遇到了一個好人,這個人叫王鄉紳,具體叫什麼不知道,反正是個鄉紳。
這個王鄉紳家裡挺有錢,又在明朝當過官,當他知道朱慈煥是崇禎兒子的時候,當場就淚流不止,然後讓朱慈煥在王家住了下來,並且為他改名叫王士元,對待朱慈煥比對自己親兒子還好。
這段日子還沒舒服很久,王鄉紳就得病去世了,朱慈煥害怕被人告發,就跑到了寺廟當了和尚。
對明朝後裔來說,當和尚確實不丟人,畢竟朱元璋當年還在皇覺寺出家呢。
這叫做延續優良傳統。
當了一段時間和尚,朱慈煥整個內心都沒有被佛法淨化,是的,你沒有看錯,因為他的身份特殊,所以整天提心吊膽的。
原本以為自己這一生只能苟且偷生了,可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起來了,寺廟裡面來了一位姓胡的香客,根據朱慈煥所說,這個姓胡的香客來寺廟燒香,結果和朱慈煥聊起了天,就在這個聊天的過程中,胡姓的香客看中了朱慈煥的才華就將他帶回了自己的家悉心照料。
這段其實也夠扯淡的,大家應該也都去過寺廟,即便聊天也不會找一個年輕的和尚聊天,必須得去找方丈或者寺廟的住持。
可偏偏這個姓胡的人就找到了朱慈煥聊天,聊完天還覺得這個和尚挺有才華還帶回了家。
如果不是朱慈煥在胡扯就是朱慈煥故意在隱瞞著什麼,這位姓胡的香客一開始就是直奔朱慈煥來的。
還俗之後的朱慈煥不僅在胡姓香客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當上了教書先生,甚至還在當地結婚生子,算是紮了根了。
就這麼著,過了幾十年。
可讓朱慈煥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如此低調的情況下還是被清朝給找到了。
負責審案的官員聽完之後也是一臉懵逼,畢竟這件事情疑點太多,索性就直接了當的問朱慈煥為什麼造反。
朱慈煥一聽就傻眼了,趕緊解釋,說自己都七十多歲了,走路都得拄著柺棍,估計也沒有幾年活頭了,說我造反,那不是開玩笑呢?
審案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