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章 轉折

1700年一月一日到17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被稱為18世紀!

中國還是康乾盛世,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乾隆渾然不知。

外國曾經想過要對中國動手,卻因為對中國不夠了解,一直沒有敢動手,不敢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而一些和中國距離比較近的小國家就比較慘了,這些國家被侵略,很多國家領袖迫不得已來到了中國避難,乾隆顯得很大度,一切照單全收。

與此同時,國外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其中英國人來中國的也越來越多。

以前,我看書的時候,曾經想過一個問題,書上說乾隆時期,將對外經商港口全部關閉,只留下了廣州一個。

書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麼做嚴重影響力清朝和國外的通商。

後來我才明白,說裡寫的確實狗屁不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商人賄賂清朝官員,造成了官商勾結,做了很多違法的勾當,這才讓乾隆下令保持一個港口做生意。

說白了,乾隆的用意也是在保護本國人,並且給外國人一個教訓。

而且乾隆規定,在廣州的外國商人不能留在本地過冬,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否則就是大刑伺候,然後驅逐出境。

相比於現在的廣州,外國人氾濫,到達了幾十萬之多,所以你能說乾隆的閉關鎖國有錯?

呵呵,是不是有點意思?

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細節,細節明白了,你就知道政策為何會出爐,那都是有原因的。

比起來現在許多人崇洋媚外,乾隆絕對是站在鄙視的那一邊,英國商人曾經跑到天津打算去告御狀,因為廣州商人欠錢不還,乾隆知道以後,很是反感,一方面是覺得一箇中國人借外國人的錢不還丟人,另外一方面則覺得一個外國人居然還敢來告御狀,簡直是豈有此理,你們的女王呢,你們的國王呢,這個時候又去哪裡了?

後來更是出現了大規模的經濟糾紛,從中國商人和英國商人轉變為了國家和國家的經濟糾紛,這才有了後來的嘎爾尼訪問中國的事件。

嘎爾尼這個人呢,用現在這個話說,就是一肚子壞水,不過這個人雖然壞,但是能力很強,去過俄國,所以英國女王才派這人來了中國。

來中國之前,嘎爾尼其實挺好奇的,因為沒有來過,所以說準備了一大堆禮物,結果到了之後,壓根就沒有見乾隆的機會,還是聽說了乾隆過生日才藉著這個名頭見到了乾隆。

乾隆一聽,英國人來給自己祝壽,心裡也挺美的,就好吃好喝好招待著,結果見面的時候又出了問題。

嘎爾尼覺得,自己在英國都不跪女王憑什麼要跪乾隆?

乾隆認為,來了中國就得遵守中國的規矩。

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嘎爾尼選擇了單膝跪地,這才算完事。

結果雙方一見面,鬧得很不愉快,嘎爾尼提出雙方做生意,然後清朝給個小島嶼來放貨物等等,乾隆卻說給島嶼想都別想,這是大清朝的國土,豈能給你們一寸。

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其中還發生了一件事情,福康安曾經帶著嘎爾尼去看一個東西,結果嘎爾尼很尷尬的告訴福康安,這玩意其實是英國產的,驚訝的福康安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而事情沒有談成,嘎爾尼只好帶著乾隆的回信離開了,這個回信現在還在英國可以看到。

乾隆依舊保持著天朝上國的風範,而現在有些人卻認為乾隆狂妄自大,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真的傻。

而乾隆見過的外國使臣有很多,有英國人,菲律賓人,日本人,葡萄牙人等等。

大多數都是對方帶了一堆破爛,臨走的時候乾隆賞賜了一大筆值錢的東西。

如果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