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康熙做為一個父親是合格的,只不過這個合格是隻針對胤礽來說。
康熙不僅偏愛胤礽,還處處為胤礽著想,為了方便見這位兒子,康熙在紫禁城之中為胤礽修建了毓慶宮。
這個毓慶宮現在還在,如果大家去故宮的話可以去參觀一下,裝修非常考究。
為了讓胤礽能夠更好的學習,康熙又讓當巡撫的湯斌特意來北京任職當了禮部尚書,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教育胤礽能夠好好學習。
之所以康熙會想起來湯斌,屬實是因為順治年的時候,湯斌曾經教過康熙讀書,並且湯斌這個人還是一個清官,據說是一天三頓吃豆腐。
由此可見,康熙為了胤礽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
為了讓所有人認可太子胤礽,康熙在國內為胤礽舉辦了各種活動來彰顯胤礽的地位,而有意思的是,對國外康熙也不例外,最經典的就是對朝鮮。
康熙曾經規定,無論任何人,不僅僅要避諱自己玄燁的名字,還要避諱太子胤礽兩個字,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有規定就有頭鐵的人,朝鮮使者就因為不懂得這個規矩,沒有避諱胤礽的名字,結果被康熙嚴懲。
我估計,朝鮮使者也挺鬱悶的,自己家裡自打伺候明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康熙年,少說也伺候了上百年了,怎麼還有避諱太子名字一說。
無論朝鮮使者想通或者想不通,執行就是了。
而胤礽自幼就在這種眾星捧月的環境中成長!
眾所周知,這種環境下出身的人,別說太子了,就算是一個頂級富二代出來,那也就是一個廢物,可胤礽的表現卻真的沒有辜負康熙。
受到某些電視劇的影響,我們一直有一種誤區,認為胤礽是一個廢物,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們真的誤解了這位太子,胤礽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畢竟從小就是名師教導,這樣的人即便再廢物,也廢物不到哪裡去。
之前我們說過胤礽的老師,今天我們再來說一遍,讓大家有個印象。
這四個人分別是,張英,李光地,熊賜履和湯斌。
這四個人不光學問好,人品也是頂尖的,除了個別人(這裡的個別人指的是李光地),張英是張廷玉的父親,後來還教過雍正,很大一部分程度來說,張廷玉之所以在雍正一朝能受寵,和張英關係非常大,當然,張廷玉自身能力也非常強。
李光地也是非常牛的人,他不僅僅是胤礽的老師,還是晚年康熙唯一的朋友,並且他還有個學生是八阿哥胤禩,後來的雍正對八阿哥胤禩不滿意,對八阿哥胤禩的能力也是讚不絕口。
熊賜履也是一樣,他教過胤礽,也同樣帶過康熙別的兒子,三阿哥胤祉,胤祉能文能武,同樣非常優秀。
所以說,這種豪華培植的教育,即便再笨的人,也能被薰陶出來,而胤礽的智商明顯不是笨蛋,相反,胤礽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根據史書記載,胤礽年輕的時候就非常有王者風範,不僅能夠處理政事,在對待人的禮儀方面也是相當有太子風範。
當時的群臣看到這種情況,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覺得胤礽不光長得像康熙,行事作風上面比康熙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都知道,從古至今,國家賦稅大多數來源於江南地區,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和江南士紳關係比較好,而胤礽就和江南士紳的關係非常好,在江南的聲望也非常高。
不僅僅是在國內,胤礽的名聲甚至已經傳到了歐洲。
當時很多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胤礽經常和這些人打交道,歐洲許多傳教士對胤礽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在給自己家國王打報告的時候都會提上一嘴,說中國太子非常有風度,非常有涵養,一看就是大國儲君風範。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