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舉重若輕之道,你以為如何?”
“前輩所言真如醍醐灌頂,前輩是想告訴我用劍之道在劍外,不在劍內,招式最快、最準、最狠也不能被人所調動,而應要調動別人,攻其所必救,攻其所無救,所謂之劍、刀、技均只是一種外在形態,而內在蘊化才是用劍、用刀、用技的本源,我這樣理解對嗎?”
“很好,很好,柳小子,我果然沒有看錯你,你小子有才氣、有睿智,但就是有點自傲,這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老人家要特意打擊你一下,要不你初出江湖就盛名滿滿,容易忘乎所以,現在看來還是有效的,哈哈哈!老朽有生之年終於可得見你這一知已,也實愧為一件幸事。”
“前輩過獎了,只是前輩涓涓引導有功,在下不過順勢而下”
“好那我就繼續講,你就順勢而下,我倒想看看你最終悟道幾何”
“請前輩開導”
“當前武境之道一般會分為幾個階段,最初的階段為,大成:即憑一技之長,一器之利,一功之成與行走江湖爭一時短長,此種不足為道,你小子也自是越過了此一階段。
“而越過大成,即是洞明境,此境已窺武道,能運化於物,能順勢而為,能成就於心,是為洞明,運化於物就有如搬山大法,五行大法等等,順勢而為就有如神龍百變、風萍起末就如你所用之擾轉天河之功,而成就於心就已達洞明上品,此時主要表現為先於敵思所思,先於敵攻之所攻,先於亂制之所制,以心應戰從容不迫,無勝而不往,無制而不行。而此又有一說,正是蘇某親身之經歷,可為你小子做參考,三十多年前蘇某也雖還未離開劍冢山荘,但已長年在域內四處漂泊以求更高的武道,那年中秋我依約來到少林與當年的少林掌門釋明大師切磋武道,方丈大師以心道論武,而我以人道論武,兩人最終以伸手定輸贏,結果我又輸了,而也很徹底,因為不管如何主動調動於他,均被他提前所預知,不管如何用舉輕若重之法化解對方攻勢卻是一無所化,因為方丈大師完全是後勢為而,你不動他不動,你若動立為他所制,因為他每每能提前知悉的你的每一步行動,完全不用擔心我用何式用何招,所以蘇某敗了。”
“哦,在下能否請教這種先知先覺是如何練法?這實是讓在下匪夷所思” 柳乘風問句雖也出口,但又窘迫得臉都紅了。
“這也是我用了四年時間才悟到的,那就是感知,而感知進一步昇華就是意念,即使你今天所使之御劍之術,但你意念還夠純淨、不夠專一,不夠物我兩忘,所以難以體現之應有之威力。而方丈大師應付我的正是感知,我未動心已動,我將動他即感知,雖是後發但是先至,制於心而制於式。”
“哦,原來如此,在下直是茅塞頓開,前輩這能真是在下所能企及的”
“這個均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成,所以你須循序漸進找出竅門,你師傅是學研天人之天相修行者,如你不能找出竅門即使讀了他的天書,也只是天書,對你一無用處”“前輩說得真好,在下正是有此種之苦擾”
“所以說武境之道在於悟,而次於授,你要是能真正悟懂你師傅之學,就完全可以超過老夫成為再踏天相之一人,所以並不是老夫捨不得自已這身功夫不肯教你,而實是教無可教,因為你現在已有華前輩功力之基礎,無須轉入我門下重新起步”蘇青城摸著那個八字鬍鬚微微笑道。
“在下明白,前輩一番苦心,在下自當竭力所能不負師尊與前輩所望”
“好,那我繼續說”蘇青城走過火堆邊撕了一半雞遞給柳乘風。
“武道之境過了洞明,就是通明境界,修得此境者普天之下也就數人而也,而此境一般指修心,即心為道之存,心為道之所依,心力之所寄在於意念,意念最常見是能御劍而行攻其所不備,而此種猶如大海之濱東瀛伊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