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有答案,不過當時並沒有這個,好了我們不談這個。後來大家強迫新娘套出答案來,參孫知道了就很生氣,後來新娘跟伴郎跑了。這個人的故事很特別,他結了婚還沒有度蜜月,婚姻就破裂了,後來他去找一個無名的妓女,最後找到一個情婦叫大利拉。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主角是一個軟弱的人而不是強人,他之所以能夠一次又一次地使出神奇的大力氣,那股神力完全是出於聖靈的恩膏,並不是因為他肌肉有多強壯。後來上帝的靈離開他,他就被人弄瞎眼睛,然後把他關在監裡推磨,成為非利士人的笑柄。
在座也許有人聽過我一篇很有名的講道,叫做“參孫的頭髮又長出來”,是我在1982年講的,後來這篇講道竟然傳遍了英國各地。有一個年輕人聽完了這篇講道以後,寫了一首詩,描述瞎眼的參孫由一個小男孩牽著來到殿裡的柱子旁,他把柱子推倒,毀了整座殿。我一定要讀給你們聽聽,非常感人,這首詩叫做“牽引他的小男孩”,我來唸給大家聽:
他們挖出他的眼睛,我起初真不忍心看,那樣空洞、血淋淋和殘酷,我不願注視那空洞的雙眼,因為知道他再也看不見。我看見他剃光的頭低下來,隨著磨石的節奏搖動,一圈又一圈的推磨。我看見那副多餘而沉重的枷鎖,啃蝕他的血肉之軀,但更苦的應是內心。如今失去雙眼也無所謂了,我就是他的眼睛,他透過我來看,他也只能透過我來看,別無選擇。我常為他流下他自己流不出的眼淚,懊悔過去的歲月太荒唐。我學會去愛這個破碎的人,他終於學會敬畏他的神。所以我不怕死,樂意最後一次當他的雙眼,一如往常地牽著他的手,一步一步帶領他,來到他可以禱告的地方。主啊, 至高無上的主啊, 柱子倒下的那一刻我高喊:阿們。
是不是很感人的一首詩?可憐的參孫,他死前五分鐘為同胞所做的,多過他生前所做的一切。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士師記》的人物,《聖經》是一本很誠實的書,不會隱瞞人的軟弱,很多人物其實很軟弱,甚至膽小,他們不是勇者,也不聖潔。但是上帝卻使用他們,他們身上都有屬靈的恩膏,因為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但是舊約時代,雖然人的軟弱有上帝的大能幫助,可是聖靈的恩膏只臨到少數幾個人的身上。嚴格說起來,兩百萬人中,只有12個人被恩膏,聖靈只是暫時降臨在他們身上而不是永久的,聖靈的恩膏觸控到他們,但是沒有內住在他們裡面,這一點很重要,舊約聖經中的聖靈都是如此。
“士師”到底是什麼?英文翻譯成“審判官”。審判官,很可惜,這個譯名其實並沒有什麼用處,意思也不對。名詞“審判官”並不合適,動詞“審判”倒比較合適。《聖經》上說參孫審判以色列,基甸審判以色列,《聖經》沒有稱他們為“審判官”,而是說他們施行審判,嚴格說起來也不是審判,而是在解決問題。他們負責拯救百姓,或者像我們前面說過的力挽狂瀾,幾乎可以稱他們為救主。這個動詞的原意,其實就是挽救困境,每個士師都拯救全國脫離一個惡劣的情況,這些英雄的出現是因為有壞人。當壞人來攻擊的時候,上帝就膏抹他們出來挽救情況,在《士師記中》只有上帝可以稱為“審判官”這個名詞,各位,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我再說一次,上帝是救主,祂差這些士師挽救困境,所以“審判官”是上帝,祂透過士師施行審判,讓那些人來執行,瞭解嗎?《聖經》中的上帝就是用這種方式動工,祂是救主,但方式是透過人來執行,瞭解嗎?所以上帝是救主,只有祂能挽救,但祂是透過人來挽救,祂的工作大多是透過人做的。人只要有了聖靈的膏抹,就能夠完成神才能做得到的事。所以施行醫治的是上帝,但祂能透過祂所膏抹的人來醫治,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能夠做上帝所做的事,
當時的以色列有很多敵人,像是亞瑪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