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的熱忱無法持續,就像一支殘燭在熄滅前進出的最後一閃。
多蘿西?塞耶斯指出了工作中的偽熱忱,她在《信仰還是混亂?》一書中闡述了傳統的七宗罪,包括通常譯作“懶惰”(sloth)的“怠惰”(acedia)。塞耶斯認為這是對“怠惰”一詞的誤解,因為人們常常用“懶散”(zess)來定義“懶惰”,這並未表達出“怠惰”的本質。
她認為“怠惰”意指單靠成本效益分析來計算“於我何益”的人生。她寫道:“無所信,無所愛,無所恨,無所追尋,生無所求,仍舊活著的原因是因為死亦無所求。我們對此並不陌生,只是或許尚未意識到它也是重罪。”
塞耶斯進而寫道,怠惰之人狂熱追逐自我需要、安逸和利益,其外在表現並不一定懶惰。事實上,這類人通常十分活躍。但塞耶斯認為怠惰是“空虛靈魂之罪”,它使你暴露於眾罪之中,使那些罪成為你工作的動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怠惰之罪最擅長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風風火火的身體行動來自我粉飾。我們以為身無閒時即可救我們脫離怠惰之苦暴食營造出吃喝玩樂的歡愉氣氛,奔走於不同的良辰美景之間貪婪驅使我們早早起床,鼓足幹勁投入到一天忙亂的工作中;嫉妒促使我們四處傳播流言蜚語,氣急敗壞地寫告狀信,打探小道訊息,翻看辦公桌下的紙簍;暴怒十分巧妙地說服人們,在這個充滿惡人與惡魔的世界中,唯一的生存之道是不斷地大聲詛咒:“全世界都是畜生和惡棍”;色慾將毫無生機的濫交偽裝成身體的活力四射。其實,以上種種都是在掩飾我們內心、頭腦和靈魂怠惰的空虛在世上它自詡為寬容,在地獄它叫作絕望。
我認為這段話深刻揭示了偶像崇拜的本質。如果不為一個超越自我的目標而奮鬥,一切工作動力都將源於另外六宗罪中的某一種。你可能工作分外勤奮只是為了出人頭地,或出於驕傲想要證明自己,或為了滿足貪慾及縱情饕餮。簡而言之,怠惰是最難察覺的一種偶像崇拜。它把那憤世嫉俗的自我擺在生命的中心。一旦陷入怠惰,你會放任最可怕的惡行和罪行,成為工作最主要的推動力。
《指環王》三部曲的主要情節是圍繞一個極具腐蝕力的魔戒展開的。人一旦戴上這枚戒指,權力意志就被放大,人心會越發邪惡。書中對一位反覆戴上魔戒的霍位元人的描寫是:“在戴上魔戒的瞬間,你成為唯一真實的存在;成為這個幽靈般世界中一塊微小、黑暗、堅挺的岩石。其他的一切都變得影影綽綽,朦朦朧朧。”我們身處的當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就好比這枚魔戒,放大了人類內心深處自私自利的罪性,並且一再重申:無人有權為我判定是非——不存在高於自我選擇的標準或權威。我們的意識和需要比任何外在更為真實;我們無需順服於其他事物,我們自己的幸福快樂是最重要的;我們無需為任何事物放棄自由。但聖經對熱忱的定義——思想耶穌的受難——是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自由。
《羅馬書》12章從實際應用的角度闡述了這條真理。保羅在這章的開始說:“所以弟兄們,我憑著上帝的仁慈勸你們,要把身體獻上,作聖潔而蒙上帝悅納的活祭;這是你們理所當然的事奉。”(羅12:1)保羅使用的是祭祀語言;他啟發我們思考獻祭的朝拜者。他在此處談論的不是犯罪後與神和解的贖罪祭,而是燔祭——從牲畜中選取一隻強壯、沒有殘疾的祭牲。燔祭表達了獻祭者對上帝的絕對忠誠,彷彿在說:“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毫無保留。”這是熱忱的一種表現。
事實上,“活祭”一詞的弔詭之處在於祭牲本是要被殺死的。這也是祭牲的本意。對上帝的子民說,“願你們成為活祭”,註定是一條坎坷之路;你當不斷捨棄自己的好處,向神而活,這才是蒙神悅納的熱忱。但這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