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跟《聖經》裡頭其他的書卷比較起來,算是容易讀的,因為都是故事,都在敘述真實的故事。《聖經》上的敘述部分,我們比較容易理解,不過,我們還是會有一些問題,就看為什麼要讀這些故事,以及想從中學到什麼。所以我在《撒母耳記上下》的第一個單元裡,會先看整個故事的輪廓,看這些故事到底是怎麼發展的,至於第二單元我們會看可以從這些故事學到什麼?要從什麼層面來讀這些故事。以上就是這兩個單元的重點。
《撒母耳記上下》在希伯來聖經裡其實是同一卷書,我們分成兩卷是因為它有點長,但是它其實是一卷書,瞭解嗎?它們是同一卷書。
《撒母耳記上下》這整卷書總共涵蓋了150年的歷史,你能夠想象用這麼短的篇幅來敘述英國過去150年的歷史嗎?實在很難做到,但這是從上帝的角度寫的歷史,只記錄了上帝所看重的事,祂覺得重要的事,所以有很多事沒有記載。這150年當中發生的事,可能有很多是我們感興趣的,但上帝一點也不感興趣。
在舊約希伯來聖經中這兩卷書不叫歷史書,而是叫作先知書,《撒母耳記上下》和《列王紀上下》都是屬於“前先知書”,因為這是從先知的角度所記載的歷史,這是先知眼中的歷史,也是上帝眼中的歷史,所以是用主要的先知來取書名,也就是撒母耳,這可能是他寫的。我們從其他卷書知道先知會從上帝的角度來記錄歷史,所以他們記錄的都是上帝所看重的事,上帝不看重的事就不會記錄了,這是從先知角度所寫的歷史,所以猶太人稱它為先知書,撒母耳先知書。
這150年是在一千年的末了,亞伯拉罕的年代大約是西元前兩千年,大衛則是在西元前一千年作王。1996年的那一年,是大衛在耶路撒冷設都的三千周年紀念,所以那一年在耶路撒冷有很大的慶祝活動。各位!從公元前兩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前,以色列從一個75歲的老人開始,成為一個家族,再成為一個民族,最後再成為一個有十二支派的國家,在大衛的治理下成為王國,得到了全部的應許之地,這是以色列歷史的高峰。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有一千年的時間,《撒母耳記上下》這兩卷書涵蓋最後的150年,漸漸走上坡,最終到達高峰,得享平安和富足。大衛作王時是高峰期,大衛死後,從《列王紀》可以看到一切開始走下坡,短短500年間失去了一切。但猶太人直到今天,都把大衛王的時期視為以色列歷史的高峰,當時他們得到上帝所應許的全部土地,享有平安和富足,非利士人已經走進歷史,猶太人到今天還在禱告上帝再給他們一個大衛王,他們稱這個王為彌賽亞、受膏者,猶太人他們還在切盼大衛的子孫,再度來掌管以色列,這不難了解,因為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我們要來看他們走上坡直到大衛王國高峰期的150年曆史。首先,我們需瞭解整體的架構,然後等一下會再來看相關的圖表。
《撒母耳記上》的前十二章講的是最後一個士師的故事,撒母耳是《士師記》之後最後一個治理以色列的先知,所以他等於是最後一個士師,他也是最後一個帶領以色列的先知。以色列經過了四段500年的時期,每段時期的領導人角色都不一樣。公元前2000到1500年這500年期間,是由我們所謂的族長帶領,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第二個500年是由先知帶領,從摩西一直到撒母耳;第三個500年是由君王帶領,從掃羅一直到西底家;第四個500年則是由祭司帶領,從約書亞到亞拿和該亞法。所以以色列有過各種領導人物,有族長、先知、君王和祭司。其實他們需要的領導人物必須是先知、是祭司、也是君王,是永恆的父,同時也是和平君王,這樣的領導人物直到耶穌來了才出現,所以這是領導角色的轉換期,要從先知變成君。
《撒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