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彌賽亞的母親一進門,施洗約翰就在母腹中雀躍,所以墮胎是殺死一個人。
耶利米出生了,他的個性膽怯、敏感又害羞。耶利米他是以利的後代,這表示他不能活到老年,因為當年那個咒詛一直傳下來,“你家中沒有一個老年人,全在中年之前就死了。”如果他要事奉四十年。上帝可得要早點呼召他出來傳道,十幾歲就得呼召他。果然沒錯,耶利米大約十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傳道,他一開始很緊張,如果你十七歲就蒙召你不會緊張嗎?叫你站在特拉法加廣場上大聲譴責倫敦的罪惡,有些年輕人似乎膽子很大,不太會緊張。但是耶利米當時真的很緊張,所以上帝叫他別怕那些臉孔。傳道人如果很緊張,就會對著天花板或者閉著眼睛講道,但是真正的傳道人應該看著大家的臉孔,不要怕臺下的臉孔,有些傳道人是對著時鐘講道,我看過這樣的傳道人。但是上帝說:你要看著他們,不要怕他們的臉孔,我要使你成為堅固的銅牆,這樣的話你就不會怕他們的眼神。好生動的呼召啊。
後來耶利米被迫離開家鄉,因為連親人也想害他,他就搬到三哩外的大城市耶路撒冷,耶利米熱愛大自然。我永遠忘不了有一天坐巴士經過該撒利亞,那一天讓我印象很深刻,天空因為佈滿鸛鳥而變暗,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多的鸛鳥,歐洲、非洲的鸛鳥都是從以色列遷移過來的。當時天空佈滿了鸛鳥,它們知道向南飛的時候到了,就展開它們的旅程,《耶利米書》八章也提到這個,“鸛鳥知道何時該遷移,我的百姓卻不知道。”耶利米熱愛大自然,常用自然界的事來說明,尤其是用鳥來說明,我想他是個鳥類專家。
耶利米一共傳道四十年,跟哈巴谷、西番雅、以西結還有但以理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巴比倫人來入侵的時候,因為他已經先警告同胞不要反抗巴比倫人,要投降,跟他們走,所以巴比倫人對他有好感;但以色列人都恨他,這是一種求和政策,一般人不喜歡這種做法。所以巴比倫人來了以後,給耶利米一個選擇,第一是跟同胞一起去巴比倫,第二是留下來。從這個選擇可以看出他被眾人孤立,因為他不喜歡巴比倫人,偏偏同胞也不喜歡他。其實他最後去了埃及,有幾個猶太人強行帶走他,把他帶到尼羅河那裡的象島,約櫃曾經被搬到那裡去,此時可能在伊索匹亞,但是約櫃在象島待了一段時間,在尼羅河那裡,耶利米就在那裡過世,孤單地死去,很悲哀的一個故事。
現在我們來看耶利米的傳道方法,他是用口傳道,他的講道大多是詩的形式,希望你的聖經在印刷上把詩和散文區分開來,因為這很重要。詩的句子短,中間有許多空白;散文則像報紙上的專欄,每一行都寫滿。當上帝用散文表達的時候,是從祂的意念向你的意念傳達祂的想法;但是祂用詩表達的時候,則是從祂的心向你的心傳達祂的感受,因為詩最能夠傳達感受,是一種內心的語言。耶利米的預言大多是詩,當他改成散文的時候也很重要,是在傳達想法。當你在聖經上讀到詩的時候,應該就要問:上帝要傳達什麼感受?讀到散文的時候就要問:上帝要傳達什麼想法?可惜有太多人以為讀聖經只是在瞭解上帝的想法,以為聖經是一本理性的書,其實聖經是一本充滿感情的書。
有個聖經譯本最能夠傳達出希伯來原文的感情,就像威爾斯語是一個充滿了感情的語言一樣,專家公認這方面最好的譯本是當代聖經(the livg bible),這個譯本對上帝的感受譯得最準確,它對上帝的想法不見得譯得準確,但是它對上帝的感受譯得最準確。所以我們當初是用當代聖經,一口氣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不但觸控到理智,也觸控到感情。所以我們需要知道,上帝也有感受。
,!
耶利米是用口傳道,但他是用詩的形式,所以比較容易記住,但最重要的是詩能夠傳達上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