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講:耶利米書(一)

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看看這幾方面(屬靈、個人政治)。

然後我也會談到他受到不人道的對待,他遭到非常殘酷的對待,為他的資訊吃了很多苦,因為這個因素使得耶利米很不快樂,猶太人稱他為“哭泣的先知。”我們講到這裡的時候,會來看看《耶利米哀歌》,因為那捲書是耶利米流淚寫下的,《耶利米哀歌》這卷書是耶利米為耶路撒冷流淚。

以上是我要談的大綱,現在我們就一一地來看。

當時是西元前七世紀,離南方的二支派的末日不遠,當時北方的十支派早就被亞述擄去了,上帝的百姓只剩下耶路撒冷附近的兩個小支派。以賽亞死了,彌迦死了,耶利米是最後一個向以色列百姓傳講的先知,他說:即使到現在,都還來得及阻止這大禍降臨;但是如果你們還是不肯改變,大禍必要臨頭。

耶利米他出現得正是時候,北國已經滅亡,南國即將滅亡,南國有過幾個好王,但是也有幾個壞王。耶利米一生經歷了好幾個王,因為其中有很多都是壞王,所以不停地改朝換代。

,!

耶利米他一生經歷了七個王,他在瑪拿西作王的期間出生,瑪拿西把以賽亞放在中空的樹幹中鋸死,這個可怕的王甚至還把親生的嬰孩獻給魔鬼,讓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流滿無辜人的血,那就是瑪拿西。瑪拿西作王期間,有兩個男孩在同一年誕生,其中的一個是王子約西亞,另外一個是先知耶利米,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再來是亞們作王,在他短暫作王的期間,耶利米和約西亞年紀都還小。後來約西亞八歲就登基作王,他是個好王,他在聖殿執行春季大掃除的時候,作一個老舊的櫃子裡找到《申命記》的經卷,這才曉得上帝的咒詛已經臨到他們的土地和百姓,他想要改革,可惜沒有成功。

耶利米和約西亞同時代,但耶利米在當時沒有說話,《耶利米書》沒有提到約西亞,《列王紀》也沒有提到耶利米。耶利米彷彿知道王所下令的改革並不能改變人心,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不錯,其實裡面的景況毫無改變,難怪約西亞和埃及打仗、在哈米吉多頓被殺以後,繼位的都是懦弱的壞王。最後的四個王可以說都是又壞又懦弱,耶利米的資訊大多是在這四個王期間傳講的,雖然他給他們最後一線希望,但是他的預言大多是講到約西亞的改革太少又太晚,整個情況已經絕望。所以,耶利米他一面感到絕望,為時已晚;可是一面又忍不住盼望,即使他們現在才改過自新,上帝仍然會扭轉一切。

從這個地方我要直接帶入《耶利米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比喻,上帝吩咐他去陶匠家觀察陶匠,很多詩歌和講章引用這段經文的時候,根本就錯得離譜。我們常說:你是陶匠,我是泥土,求你按你的旨意在我身上動工。彷彿是陶匠在決定要做成什麼器皿,但這並不是耶利米所學到的功課,《耶利米書》十八章記載耶利米按上帝的指示來到陶匠家,在那裡觀察陶匠工作。陶匠有個轉輪、用腳操作,他把手上一團泥土丟到轉輪上,想做成一隻美麗的花瓶,可惜他手中的泥土不聽話,泥土不想成為美麗的花瓶,於是陶匠就把花瓶揉成一團,重新丟迴轉輪上,然後把它做成了一隻粗重的鍋子。上帝問耶利米,你學到功課了嗎?那團泥土為什麼沒有成為美麗的花瓶?是陶匠的錯還是泥土的錯?是誰決定要做成什麼器皿?答案其實是:泥土在決定,因為那團泥土不肯照陶匠原來的意思去做。這就是耶利米的資訊,完全不像一般人所以為的,上帝是陶匠,祂按自己的意思隨便做出器皿,完全不是這樣。上帝是陶匠,祂希望把泥土做成美麗的器皿,但泥土卻不肯配合,上帝只好把它做成醜陋的器皿。

接下來上帝說:耶利米,我告訴你,就算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只要我的百姓願意悔改,走回正路,我仍然可以把他們做成美麗的器皿,來盛裝我的憐憫;但是因為他們不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