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工作即服侍

不過,主怎樣分給各人,上帝怎樣呼召各人,各人就要照著去行事為人。我也這樣吩咐各教會。

——《哥林多前書》7:17

?呼召與分給

美國大型零售商傑西潘尼(jcpenney)前任總經理邁克?厄爾曼(ike uiiar)接到聘書時,曾就這份工作與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茲(howard schultz)進行交流。邁克幾年前剛從一份從事多年、成績斐然的零售管理崗位退休,此時無意重返職場。但舒爾茲對邁克說:“這個機會就是為你預備的!他們現在需要將以服務為本的理念重新帶回公司,而你正是完成這使命的不二人選。”此時的邁克已無需追名逐利,然而他後來決意承擔這份工作,因為他看到個機會,可以讓二萬五千名零售員工意識到他們的工作具有極大的價值,而且為顧客服務是一份無比光榮的職業。總而言之,邁克相信,是上帝呼召他承擔這份特定的服侍。

在前幾章中,我們透過對《創世記》的解讀,理解了上帝對工作的設計、工作的尊貴以及工作應有的方式。然而在新約中,特別是在保羅書信裡,我們更深刻地看到上帝呼召我們來服侍這個世界,工作的意義也由此而來。

讓我們再來看聖經中所用到的“呼召"一詞。新約書信中,希臘文“呼召”(kaleo)常被用來形容上帝召人接受使人得救的信仰,並與他的兒子聯合(羅8:30;林前1:9)。“呼召”還用來描述上帝要我們向這個世界宣揚他的好訊息(彼前2:9-10)。上帝對我們的呼召絕不僅僅是個人性的,而是群體性的。呼召不僅把我們帶入與上帝的關係,也令我們與其他肢體相連(林前1:9;弗1:1ー4;西3:15)。“教會”一詞的希臘文ekklesia字面意思就是“一群被召出來的人”。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告誡我們,成為基督徒無需改變生活現狀以取悅上帝,這裡的“現狀”指的是我們的婚姻狀況、工作以及社會地位等。在7:17保羅寫道:“不過,主怎樣分給各人,上帝怎樣呼召各人,各人就要照著去行事為人。我也這樣吩咐各教會。”

-新的意義

西塞爾頓的洞見與我們在導言中所引用的羅伯特?貝拉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貝拉讓我們重拾以下工作觀:工作是一種“天職”或“呼召“,是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作出貢獻”,而非僅僅是提高自己、實現自我和獲得權力的一種途徑。記住只有當別人讓你完成某項工作,且你這樣做是為了他們而非自己的緣故時,這份工作才能被稱為天職或呼召。唯有將每日的工作視為上帝分給我們的,讓我們藉此服侍他人,我們才能稱其為呼召。這也正是聖經所教導我們的工作。

(部分文字摘錄)

在上文剛剛提到的關於職業的兩個問題中,有個與人的本性相悖之處:第二個問題給了我們更持久的工作動力,從而能更自律、更出色地完成工作。如果工作的意義是滿足和提升自己,那麼我們工作的重點無疑會更傾向自己,而非工作本身。這樣,我們的進取心最終會適得其反,我們的動力會耗盡,而我們的自我滿足會變成自我憎恨。但如果工作的目的是服侍和尊榮,某種超越我們自己的價值,那我們便有了更好的理由來施展我們的才華,調動進取心和開拓精神。從長遠來看,我們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更大即使從屬世的標準看也是如此。

? 天職與“上帝的面具”

沒有人比馬丁?路德更有力地把握住了《哥林多前書》7章的教導。路德將“呼召”一詞譯為德文中的“beruf",即“職業”,並駁斥了中世紀教會中流行的天職觀。當時的教會將自己視為上帝國度在世上的完全代表,因此唯有在教會和為教會的工作才可被視為上帝的工作。這意味著唯一被上帝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