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的意思是:有個人沒了腦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著,名叫夏耕屍。
從前成湯在章山討伐夏桀,打敗了夏桀,斬殺夏耕屍於他的面前。夏耕屍站立起來後,發覺沒了腦袋,為逃避他的罪咎,於是竄到巫山去了。”
隨即,楚立笑道:
“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黃帝斬殺刑天的故事?山海經這裡其實隱隱在告訴後來人,當年夏朝被滅後,其中一支夏朝貴族的去向!”
他解釋道:
“夏耕是夏朝最後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將,從名字‘耕’字來看,可能是監管夏朝農業生產的一名重臣。
後來,他負責鎮守章山,商湯伐桀時,他被商湯擊敗砍掉了頭,但是夏耕的靈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為夏耕屍,他雖然沒有腦袋,卻依舊手操戈盾,盡忠職守地護衛巫山。”
楚立講完這個故事,隨即解釋道:
“山海經的敘述風格其實及其寫實的,它就老老實實描寫一處地理,從距離,水文,物產到該地區神明祭祀方式,它甚至絲毫不新增作者的主觀情緒和點評。”
“即便是二十四史的史官們也做不到寫作風格如此質樸客觀。”
“所以,我們不要用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去看待山海經。夏耕之屍,應該不是講一個死後復活的神話。”
,!
楚立分析道:
“夏耕之屍的這個‘屍’,不是屍體的意思。”
說著,楚立一連在手機螢幕上寫了兩個相似的字元,隨後對著鏡頭解釋道:
“這兩個字分別是屍字的甲骨文寫法和金文寫法。”
“因為商朝時,‘屍’的意思是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和‘夷’字型一樣。意思是少數民族的人多為蹲踞,中原人則是跪坐。”
“所以,甲骨文的‘屍’字幾乎和‘人’字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屍’字下半部分是彎曲的,而‘人’字下半部分幾乎是直的。”
甲骨文“屍”和“夷”字型一樣
“而到了周朝,‘屍’字的含義就變了,成為祭祀時,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屍’字從商朝單純表示蠻夷,到周朝的扮演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楚立攤開手:“我覺得,這期間一定發生了什麼事,‘屍’字的含義才能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而且這個變換應該和蠻夷,代替死者受祭,還有‘屍’這個字有關。”、
商朝和周朝,屍字的字型基本一致,但含義卻天差地別!
“或許故事的原型是這樣子的,”楚立停頓了片刻才講道:
“就是夏耕被成湯擊敗斬首,他的部落跟隨其他夏朝貴族逃亡巫山。
因為成湯勝利成了天下共主,夏耕的子孫採取一種巫術禮儀,模仿夏耕無頭屍的樣子舞蹈,隱晦表達夏侯氏部落不滅,永記被商湯滅國殺祖的恥辱!”
“時光輪轉,幾百年後,到了武王伐紂那一年西周找到了蜀國聯合滅商,夏耕的後人們彷佛看到了商湯當年聯合其它部落滅夏朝,殺夏耕的那一幕。他們知道,或許為祖先復仇的機會到了!”
“於是,夏耕的後人們欣然同意,不惜奔襲千里,和西周一起出兵,滅掉了商朝,逼死了商王帝辛!”
“《尚書牡誓》記載,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楚立指出:
“滅商聯盟,幫助西周的八個勢力裡面,蜀國排第二!要知道古蜀國距離中原太原,沒有足夠的理由,蜀國不可能冒險派兵千里幫另一方勢力打一場滅國戰!”
說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