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自己命不久矣的譚全,正在跟診所的裡的其他人閒聊。
“多虧聽了比丘師父的話,平日結下善緣!”
“比丘?是那些沒頭髮的乞丐?”
“不可毀佛!”
聽到有人質疑自己的信仰,譚全本想發怒。
“罪過,罪過!”
譚全這時回憶起比丘的說過的戒律。
“不可嗔怒!”
譚全平復下心情,盤腿端坐,念起了經文。
“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他的奇怪行徑,引起其他病人的注意。
“他怎麼了?”
“唸叨什麼呢?”
“像是病的更重了!”
“他沒病!”
說話的是與他相熟的吳石。
“早前幾年,我和他一起做工,他給了比丘半塊餅,那比丘對他說了幾句話,他就這樣了!”
其他病人聽他說完,有意保持和他的距離。
在他們看來,譚全的表現實在是奇怪。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奇怪的人不只他一個。
作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流傳到中原已經很久了。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頂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
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
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於是道法流佈,處處建立佛寺,遠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勝數。
按照《四十二章經》的記載。
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夢見了眼前出現了一個渾身散發著金光的人像,但是無論漢明帝問什麼話,人像都沒有做出任何回答。
第二天上朝時,漢明帝將昨晚的夢告訴群臣,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這應該是天竺的“佛”,漢明帝認為這是佛給中原的啟示,於是派人去西域求佛。
接受漢武帝劉徹命令,出使西域的張騫,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活到二百多歲,還接受漢武帝玄孫的命令。
第三次鑿空西域,完成第一次西天取經。
只是對印度有所耳聞的張騫,自然沒到過印度,更不可能用白馬馱回經書。
但是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的確是在漢明帝下旨修建的白馬寺裡翻譯經文。
此後,一百五十多年,無數的經文從這裡傳出。
直到漢末亂世,毀於洛陽大火。
在禮崩樂壞的黑暗時代,太多像譚全這樣缺少精神支柱的人,投入慈悲為懷的宗教之中。
年逾六旬的謝安,站在城牆上念著經文。
“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
念著讓人平靜除欲的經文,謝安仍舊抑制不住心臟的狂跳。
視野裡,飄揚著的謝字帥旗,讓他難以維持平靜。
扶住城牆的手,不住地顫抖,雙腳來回的摩擦,要把靴底磨破。
忙碌了一夜的謝石也是同樣激動。
只是在激動中他還保持著冷靜。
怎麼沒有鼓樂,也沒有掛彩。
城門緊閉,不見來人迎接。
謝石帶著一絲憂慮,提醒著謝琰。
“瑗度,小心為上!”
謝琰心領神會,縱馬向後退去,密令隊伍放緩速度,收斂旌旗,備好甲冑。
金城,距建康不過五里。
經歷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