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上一天,就能開採出足夠的鐵礦石。
再說自己還提供了造紙的技術給他們。
他們肯定願意繼續信任楊行秋的蒸汽機能帶給他們好處。
“多謝叔父提點,叔父可先製出範型,小侄稍後便到!”
牛鈞笑著拿走了圖紙,楊行秋送走了牛鈞後,招呼起王賢來。
“王賢,隨為師來!”
王賢叼著粟餅就跑了出來,牽來驪珠,扶楊行秋上了馬。
“往坊上去!”
從清晨開始,作坊裡就十分的熱鬧。
除了忙著造紙,顧纓、陸梨、朱拯開始討論起這紙該叫什麼名字。
“既是松木製成,不如叫松紙!”
陸梨的想法,其餘兩人都不贊成。
顧纓發表了意見。
“未免不夠清雅,喚作青軒,如何?”
朱拯覺得這名字太過不知所謂。
“稱作淮南紙,才好!”
三人都覺得自己起的名字更好,爭論起來。
張靳看著爭作一團的三人,不免開始嘆氣。
都一把年紀了,還這麼氣盛。
看著已經年近六旬的夥伴們如同孩子一般吵鬧。
張靳則擔心起了自己的命運。
十日內交齊,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躲了三十年,還是免不了一死。
念在同鄉之誼,不能拋下他們,獨自逃生。
另有重任在身,不可輕動。
“以蒼浪為名,如何?”
聽見曹碩的聲音響起,三人停止了爭論,迎接起了曹碩。
他們知道,曹碩不光是要給紙起個名字,還要談利益分配的問題。
“叔父,波濤洶湧,紙何以堪!”
楊行秋此刻恰好趕到。
他的話,引起了曹碩的興趣。
“賢侄意下如何?”
楊行秋看過了新制出的紙張,緩緩開口說道。
“《詩》雲,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此紙色質湛藍,溫潤如玉。以青琅為名,方才得當!”
聽到楊行秋起的名字,曹碩很滿意。
楊行秋引用的是,詩經中齊風的一篇,描寫的是男子迎親,女子出嫁的場面。
看來他想通了。
“好名字,好名字!”
“青琅紙,就叫青琅紙。”
“既周正,又典雅,有淳實之風。”
除了張靳,三人都對楊行秋起的名字讚不絕口。
當然目的是什麼,楊行秋心裡也清楚。
“諸位,在下昨日匆匆離去,確為失禮,今日特來謝罪!”
楊行秋的舉動,把在場的幾人都弄糊塗了。
他要幹什麼?
“先生何必如此?”
顧纓扶起楊行秋,將他拉到一旁。
曹碩見到楊行秋被拉到顧纓一邊去了,立刻說道。
“既已定名,如何售出,如何分利?”
曹碩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造紙的利潤,他也要分一份。
四位坊主都不發表意見。
之前還說要等老夫人的意思,現在又急著商量。
他們當然不敢直接反對,只好沉默。
看著眼前尷尬的一幕,楊行秋想到個主意。
一石三鳥,一箭三雕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