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塵埃落定

袁紹出身於第一等的名門世家汝南袁氏,是儒家豪族集團。

曹操則是法家寒門集團。

袁氏集團的政治特色是清流名士。

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一呼百應,被諸侯尊為盟主,是靠他高貴的出身和積累的清名。

袁紹能夠從韓馥手上得到冀州,離不開響亮的名聲以及名士們的遊說。

公孫瓚刻薄寡恩,迫害州郡名士,豪族名士紛紛站在有清名的袁紹這一邊。

“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

袁紹熱衷於養名,嚮往清流,這樣的性格讓他周圍也聚集起許攸、郭圖、逢紀、高幹這些名士。

宦官是服侍皇帝的工作,一般是由出身卑賤或者犯罪被處宮刑的人擔任。

職能是協助皇帝處理事務,自然會在辦事過程中接觸政務,所以相對於道德禮教,宦官對法令原則更加了解。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曹操就是在的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懂得如何通權達變,曹操便以以吏能見長、思想上傾向法家。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不僅是決定天下局勢的大戰,也是思想上的決戰。

集高貴和低賤於一身的曹操,既有政治眼界,又有務實才幹。

用人循名責實,各因其器,思想上儒法兼具。

高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大旗,最終擊敗了“以名取士”的袁紹。

自此,“霸王道雜之”,外儒內法的政治理念,在曹操的大獲全勝後,成為了後世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

楊行秋分析著曹碩的話,那種熟悉的恐懼感又一次出現,不覺冷汗直冒。

不僅是言行舉止,就連思想也是如出一轍。

曹碩不愧是曹氏子孫。

楊行秋揣摩著曹碩的話,感覺出另一層意思。

這是在敲打自己,不要跟他爭董事長的職務。

正好自己就順勢而為,

“叔父之言,高瞻遠矚,小侄以為,當推舉為董事長!”

聽到楊行秋的提議,曹碩滿意地點點頭。

“不知諸位股東,意下如何?”

面帶微笑的曹碩,卻讓顧纓、陸梨、朱拯、張靳毛骨悚然。

站得更近的王賢開始後悔,說出那些話。

“同意請舉右手示意!”

在曹碩的催促下,股東們紛紛舉手表示同意。

“全票透過!”

楊行秋說完表決結果,頓覺如釋重負。

“下一項議題,由董事長任命總經理。”

“鄙人任命楊旭為總經理,同意請……”

曹碩剛舉起右手,股東們就表示同意。

“全票透過!”

“既成立董事會,鄙人當籌備生產事宜,先行告辭!”

曹碩轉身離去,楊行秋和王賢,顧纓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放鬆下來的楊行秋拍了拍王賢的肩膀。

“軌德立化,優事理亂。說得好啊!王賢。”

“弟子失言,請尊師責罰!”

王賢跪在地上,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作為知識分子,尊崇儒家的道德禮教,輕視法家的刑名法術。

為了清名,標榜道德、非議政治是魏晉知識分子的特點。

即便經歷了黨錮之禍,廢抑浮華,依舊我行我素、口無遮攔。

不過,王賢的話也有可取之處。

曹操以刑名法術駕馭臣子,確實穩定了道德淪喪的亂世。

由於沒有重建道德秩序,年幼的齊王曹芳當政,大權旁落於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