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對皇店的包圍後,李偉的推廣並沒有停止,來福帶著那十個貨郎們開始以皇店周圍為,向四周輻射,越來越多的店鋪擺上了他的明黃皂和香皂。
尤其是見到這種不用花一文錢就有人主動賒賬給貨的事竟然是真的,不少店鋪的掌櫃紛紛主動找上門來,讓李偉的生意更是火爆。
隨著生意的擴大,人手漸漸有些不足了,李偉讓來福再次招了十名貨郎。
這天,來福跟李偉彙報完業績之後,又開始請示一些遇到的新問題。
“老爺,有幾家店鋪覺得咱們這種鋪貨的方式很好,問咱們還有沒有其他貨物,希望能跟咱們合作。”
“哦?這是好事啊,你讓我想想。”
他現在除了肥皂,也就剩甘油和酒精了,甘油這東西賣不了幾個錢,倒是酒精,可以兌蒸餾水做成高度酒。
朱元璋在以前禁過一段時間的酒,但是後來政局穩定了之後又很快放開了。
不過酒這東西依舊屬於奢侈品的範疇,可以少賣點試試。
李偉現在才發現的貨品種類太少了,在後世的時候,那些鋪貨的經銷商的商品可都是各類繁多的,畢竟零售業利潤很低,指望單一貨品很難養活自己。
也就自己的香皂利潤高,才能憑藉這單一的產品就做的風生水起。
這時他突然心中一動,他想到了一個後世的關鍵詞:供應鏈。
經銷商是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果自己以此為,將這些店鋪賣的比較多的貨物集中一下,去找生產方大批次的進貨,必然能壓低價格,就像團購一樣,集中採購,然後挨家鋪貨。這樣可以逐漸將店鋪和廠家兩端分別抓在手裡。
如果能徹底掌握整個供應鏈,那以後這京師所有店鋪裡賣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
以後做大了還可以開大型綜合超市!
想到這裡李偉頓時感到心潮澎湃,這是個大生意呀!
不過這裡有幾個關鍵問題得解決,這些店鋪想讓自己給供貨,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可以賒欠貨款,二是圖送貨上門方便。
那麼自己就得解決前期的資金問題,以及物流環節。
現在只賣肥皂和香皂,量不大,貨郎們提個籃子就能送,但如果真要什麼貨都鋪的話,光提個籃子肯定是不行的。
李偉想到了三輪車,就是方建寶造的那個,抽空仔細研究研究,雖然沒有橡膠輪胎,減震肯定差,但好在是在城裡,路況還可以。
如果造不出來,還可以先用現有的手推車、驢車這些。
至於資金問題,自己不能墊太多的錢,他現在的家產總共也就一千貫出頭,只能算是溫飽有餘。
不過這些都可以慢慢來,以他現在的發展速度,一年下來估計就能有個幾萬貫了,到時候就可以了。
想通這些,李偉便讓來福去統計這些店鋪銷量比較方便運輸的貨物,然後以七成現款,三成賒欠的方式跟店鋪定好,集中訂單去找生產商壓價。
要是能直接壓到七成,那他就不用墊資了,要是不行,能承受得了就墊點,承受不住就算了,以後有錢了再說。
……
沈家,沈經正在聽著下邊鋪子裡的掌櫃們彙報,臉上佈滿憂容。
沈經是沈家的四代長子,其父沈森,爺爺沈榮,而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萬三。
沈萬三早就死了,他的兩個兒子沈榮和沈旺見機得早,投靠了朱元璋,沈家才安然度過了元末亂世,延續到現在。
沈榮曾經在戶部供事,沈旺也有子嗣在戶部當職,沈家現在依舊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富戶。
不過此時,沈經作為沈家的四代掌舵人,日子過得卻並不順心。
四年前,他的爺爺沈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