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大家都散了吧,各自回堂!希直你留一下。”
宋訥有些煩躁的將眾人揮退,單獨將方孝孺留了下來。
等眾人退去後,宋訥才苦口婆心的勸解道:“希直啊,之前你那些聖賢文章寫得不是挺好的嗎?那些經典都是儒家聖賢上千年來的積累,都是天理正道,你可不要被那個李偉幾句胡言給迷惑了本心!”
方孝孺沉默片刻,嘆息道:“宋大人,學生之前也覺得這李偉是個奸佞小人,但經過這段時日的相處後,學生髮現此人雖缺點極多,但同時也有不少優點,比如一些實用的技藝,一些新穎的想法……”
宋訥不耐煩的揮手打斷:“這個李偉能權傾一時,自然有些蠱惑人心的能耐,但你要保持自己本心啊,不要聽信他的妖言!今後這什麼新學你就不要再講了,還是講些四書五經吧,那明黃書院也不要再去了!”
“……”
方孝孺沉默,宋訥既是上官又是長輩,他不好反駁,但是心中的理念他還是要堅持的。
宋訥見他這樣,心中更是生氣,重重的嘆了口氣,揮袖離去。
從宋訥這個祭酒,到司業、監丞等官員,幾乎都反對方孝孺的這新學,在經過一番商議後,就把他給扔到了最低階的廣業堂,隨便塞一些不成器的紈絝子弟便把他給打發了。
但是經此一事,方孝孺卻是點燃了新學的星星之火,國子監裡的學子明裡暗裡的找機會向他請教,然後這些信奉新學的學子又積極向他人傳授,隨著時間的醱酵,這種學說終將會廣為人知,自成一派!
國子監的食堂裡,一個伙伕在收拾好了鍋灶之後匆匆出了門,在路邊找到一個賣菜的攤販,一邊挑挑撿撿,一邊低聲細語,將國子監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知。
等他離去後,攤販又將這事告訴了一個路過的貨郎,貨郎仔細記下,離開後在隱蔽的街角換下衣服,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內侍衛……
“陛下,方孝孺將那明黃理學講出之後,國子監裡的諸多學官立即紛紛駁斥,同時也有部分人表示贊同,跟這些反對的人吵得面紅耳赤差點打起來……”
毛驤將手下收集上來的情報仔細的彙報給了朱元璋。
“這才對嘛!”
朱元璋聽到這些,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
有了這種新學,不僅為治國提供了一種新的理念思想,而且還能將這些文人儒士分割成兩派,可謂一舉多得。
“給咱繼續盯著,另外你也差人幫忙傳頌一下這個新學,務必要儘快做到讓京中人盡皆知!”
朱元璋聽完後又輕聲吩咐道。
“是!”
毛驤恭聲答應。
“對了,那個臭小子最近在做什麼?”朱元璋又問道。
毛驤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恭聲答道:“李駙馬最近除了去明黃書院授課,就是呆在家中,很少外出。”
“他齋戒堅持住了嗎?”
“是的,他和公主兩人近來都在為娘娘齋戒素食,全府上下已經三個月沒有進過葷食了!”
聽到這些,朱元璋才滿意的輕輕頷首。
不過想起這小子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清閒日子,他就渾身不得勁!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的目光微微眯起,沉聲問道:“咱讓你查的那些人怎麼樣了?”
見朱元璋問起這些人,毛驤也是臉色一正,謹慎的答道:“陛下,這些人臣已經命人嚴密監控,但與他們有來往的商賈士紳數量頗多,臣現在人手有些不足。”
朱元璋在“李黨”倒臺的過程中,將那些能拿出實證來彈劾李黨的,以及李黨倒了後這些人所舉薦的人,全都記了下來,交給了毛驤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毛驤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