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最後還不上,豈不還是坑害百姓嗎?”朱元璋擔憂道。
“不會啊,最壞的結果也只是再印寶鈔還賬而已。”
“……”
朱元璋一時無語,他覺得自己就夠黑的了,沒想到這小子比他還黑。
“而且咱們還可以設定限制,讓家財富足的才能買這些債,就可以避開普通百姓了,等以後還可以開放對外貿易,把寶鈔推廣到藩屬國去,讓他們都來買大明的國債,到時候他們用著大明的寶鈔,做著大明的生意,買著大明的國債,誰要是敢不聽話,咱們就從經濟上封鎖他……”
李偉將後世的那些常用的經濟制裁手段挑了幾樣說給這他們倆聽,父子兩人都聽傻了!
“還能這麼幹??”
朱元璋和好大兒都大為震撼,在之前,他為了安撫周邊諸國,一直都是採用的懷柔政策,對朝貢都是實行薄來厚往的政策,就這樣,他賜給人家寶鈔人家還嫌棄呢,最後沒辦法只能用貴重的金銀瓷器絲綢布匹來作為賞賜。
而按照李偉的這種做法,將來這些藩屬國經濟上依賴大明,那今後都得乖乖聽話,不然他們辛苦積攢的寶鈔就有可能打水漂了。
至於對外貿易,他當然清楚其中的利益巨大,南宋能撐一百多年,全靠海貿之利,歷史擺在這他又不瞎。
他禁海禁的是走私,是為了防止小民貪利忘本,荒廢農事,以及防範海寇叛逆之患等。冒然放開對外貿易,恐怕影響恢復耕作生產,對大明自身不利。但若是將來大明自身物產豐富了,海患平定了,那自然是可以開放貿易的,只不過到時他想吃獨食。
“當然,即便是這樣,朝廷也不能濫印錢,總之還是那句話,錢不是憑空印出來的,這種發債的模式也不能亂來,朝廷收支主要還是得靠正常的稅收。”
李偉再次強調了一下,雖然估計說了也沒用,但是醜話還是得提前說清楚。
朱元璋聽完以後,仍舊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雖然李偉這些話說的很誘人,但是這些東西太複雜,他聽到現在也沒搞太明白。
李偉看他這樣,又出聲安慰道:
“其實陛下也不必過於擔心,我舉得例子裡的村子,糧食產量固定,而大明現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自大明建國以來,人口逐年增長,拋荒的耕地也都慢慢的恢復了耕種,糧食產量逐年增加,而且除了糧食,其他行業也都在快速恢復。”
“只要大明的物產增長了,就可以相應的發行更多的寶鈔,現在發債,只要把握好了量,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朝廷發債拿到的錢也不是全都花出去就沒了,比如修建城池可以賣城內的土地來回收部份成本,修路修橋也都是可以收稅的,借給農戶購買農具,更是能直接增加糧食產量,從而增加稅收。這些都是長期投資,都是會有回報的。”
朱元璋聞言,也是恍然醒悟過來,對啊,他的大明又不是那一個小小的村子,這些年來他鼓勵開荒,恢復耕作,人口賦稅都在逐年增長,其他各行各業也都漸漸繁榮起來了。
而且,他還有李偉呢,只要使勁壓榨一下這這小子,大明的生產肯定能恢復的更快,而且一定會更勝前朝。
朱元璋欣慰的看了一眼李偉,頓時心下大定。
“你說得也有道理,這樣吧,你回去擬一個奏書,把這事詳細的寫清楚了給咱呈上來。”
朱元璋表示雖然我都聽明白了,但是你還是得再給我寫一篇詳細報告,流程不能少。
李偉聽到這話,知道他算是基本同意了,這才稍稍鬆了口氣。至於奏書,寫就寫吧,雖然麻煩點,但是為了能順利的把銀行給辦起來,他就辛苦點吧。
“臣遵旨。”
“嗯,另外我看標兒好像還不太明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