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收購金銀的事安排好,李偉又去了趟銀行。
銀行門口存取錢的人依舊是排成了三條長龍,這種現象短時間內恐怕不會消失。
他在接收寶鈔提舉司的時候已經查過賬了,自洪武八年至今,朱元璋已經印了將近五千萬貫的寶鈔,比他預想的還要多很多。
在把戶部原屬的鈔紙局和軍器局的印刷廠合併成一個印鈔廠之後,現在的印鈔速度增加了不少,但即使如此,也得個兩年才能印夠把這五千萬貫全換一遍的。
當然,實際上也不用一口氣全換回來,先把京師的換個差不多,然後再跟著明黃商會的擴張一起把銀行也開出去,慢慢來吧。
其實行用庫要是不關,一直慢慢換下去,也早晚能全換一遍,當初老百姓之所以願意折價花舊鈔,主要還是因為前排位置被權貴把持著,他們倒換新鈔困難,只能折價出手,而權貴就乘這個機會大肆低價收購舊鈔,再去換成新鈔來賺差價。
現在李偉這銀行就不一樣了,都得老老實實排隊,老百姓也有機會,只要看到了希望,他們自然不願意再折價花舊鈔。
在李偉來到銀行門口的時候,只見這些百姓們正一邊排隊等待,一邊聽著朱元璋派來的小吏在講解詔諭。
其實這事他們已經都知道了,自從“駙馬捱打”事件發生以後,李偉的事蹟被廣泛傳播,沒多久就傳遍了大街小巷。
大明的老百姓吃瓜的熱情絲毫不比後世的網友差,對於這種皇家的趣事自然不會放過,在老百姓們繪聲繪色的口口相傳下,李偉所宣傳的事也一起傳了出去,那效果,比什麼詔諭都好使。
銀行門口除了有小吏宣講詔諭之外,還有銀行指派的夥計講解如何鑑別寶鈔的真偽。
其實也很簡單,不要說什麼油墨水印的,就算是僅看紙張,也能輕易分辨出真偽來,現在的造紙技術可仿不出來他這種紙。
李偉從人群旁路過時,人群裡頓時有人注意到了他這個三次掉錢最終捱打的駙馬爺。
“咦,這不是那個捱打的駙馬爺嗎?”
“是啊是啊,就是他!”
“當時是怎麼回事來著?我是後來的,沒看到,你給講講唄!”
“當時吧……”
人群裡的百姓竊竊私語,李偉聽後,腳步一頓,皺眉看向聲音的來源方向。
竊竊私語的聲音霎時止住,全場鴉雀無聲,百姓們都無辜的看著他。
李偉狐疑的掃視了一下,沒有找到人,這才轉過頭去繼續走。
“當時這位駙馬爺剛演完,陛下派的人就到了……”
“嗯?”
李偉猛回頭,人群裡的聲音再次消失,只有百姓們無辜的眼神注視著他。
看了片刻,還是沒找到是誰在背後傳他的閒話,只能繼續走。
“然後……”
“嗯?”
李偉三回頭,聲音消失,百姓眼神無辜。
李偉:“……”
沉默了片刻,李偉轉身頭也不回的進了銀行。
“豈有此理,我辛辛苦苦給他們表演普法,他們竟然還看我笑話!”
李偉在後堂對著沈經等人發了一頓牢騷,沈經幾人強忍著沒敢笑出聲。
等他發完了牢騷,沈經才出聲勸道:
“李大人,百姓們也沒有惡意,只是喜歡傳閒話罷了,其實他們並不是嘲笑,而且還都誇您是位好駙馬呢!”
沈經說的是實話,這些老百姓之中不乏聰明人,李偉的表演雖然浮誇,但許多百姓也都明白了他的用意,在吃瓜的同時,也不忘誇他兩句好。
李偉聽到這話,臉色才稍微好轉,長出了口氣,坐下來詢問了一下銀行的情況。
“最